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技术进步与舆论战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0-06-15 12:55
【摘要】: STS即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研究,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综合性研究领域,也是科技哲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为传播技术和战争。自一战以来,对媒介技术与战时舆论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多数局限于具体的战争和具体的行为研究,“以战论战”,从未对媒介的战时舆论功能作一个纵向的比较和研究。本文从人、技术变革及社会的相互作用入手,构筑了一个分析舆论战的理论平台,考查了媒介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技术发展为主线,梳理了舆论战的演变历程,即从口语舆论战、图文舆论战、电子舆论战到网络舆论战的嬗变。通过对舆论战概念的历史考察、舆论战与宣传心理战的概念辨析,明确了舆论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舆论和舆论战的影响,概要介绍了各舆论战形态的作战样式。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依据分析了各种舆论战形态的特点和地位。揭示出舆论战技术手段与舆论战存在着螺旋互动的关系,一是技术进步促进了舆论战形态的嬗变,舆论战的作用、地位日益彰显;二是舆论战需求以直接牵引或间接牵引的方式促进了技术手段的进步。二者相互促进,使得舆论战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E86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无为而法自然——老子生存论的一个侧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唐传勤;夏宏武;黄世钧;;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机理探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崔力文;;成也舆论损也舆论——赵薇现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陈杰;绽戾燕;;阿拉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5期

5 张爽;;浅析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引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张琼;;从炼丹活动看道教与新教的义理差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杨华;;电视谈话节目有效沟通的制约因素及传播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殷华成;;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当代反思[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刘颖;吴永忠;;文化价值观、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10 王志刚,王昌民;学科特色是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四(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丽萍;;关于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的几点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3 陈卫星;赵玉明;;展望新世纪的传播学研究和教育[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李少南;;传播学在中国的一些观察[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5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方华基;许为民;;工程伦理的STS考察:从个体伦理走向共同体伦理[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马佰莲;;关于科技体制与科学自主性的若干思考(暂定稿)[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丁飞;互联网社区信息交互和传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辉延;以铁路传媒网络为例研究地市级媒体的集团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洋;马英九上台前后美国主流媒体涉台报道的舆论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姚宏伟;“新闻自由”与“权力的媒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郑怡哲;体验式公关对来源国效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4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714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