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虚拟战场环境中智能视点控制技术与粒子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7:24
【摘要】:随着信息革命对未来军事的影响不断加深,战场环境仿真技术在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和战法研究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作战仿真训练系统发挥出科学性、经济性、对抗性、真实性、直观性、严密性、交互性、实时性、可控性和再现性等诸多优点。战场环境仿真的最终目的要求达到“身临其境”,所以对虚拟环境的逼真度要求以及实现技术的研究将是无止境的。针对虚拟战场环境可视化仿真系统的需求,本文重点研究智能视点控制技术与战场环境中的特效模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虚拟战场环境的特点,研究了战场环境可视化相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中有限状态机理论设计了适用于某型号战斗机的状态转换类。采用VWorldTerrain技术解决大范围地形生成问题,模拟出逼真的自然环境。2.为满足战场环境的可视化仿真需求,采用vieWTerra可视化开发平台,完成主程序框架和外部数据接口的设计,并确定了实时显示的系统工作模式。最后以模块化的思想建立了系统的核心架构。3.对虚拟战场环境可视化仿真系统中的视点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主流的视点控制技术,指出其不足之处,并运用人工智能中智能体的概念,提出一种全新的智能视点控制方法。在仿真系统中,对该方法进行功能测试,分析其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4.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充满了火焰、烟雾、爆炸等特殊效果。采用粒子系统技术,对战场环境中火焰燃烧和爆炸的特效进行模拟,全方面对火焰粒子以及爆炸产生的碎石粒子属性进行建模,并设计出相应的实现类。仿真实验表明模拟的特效既能满足真实感要求,又能在不增加系统计算负载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性的要求。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开发完成了虚拟战场环境可视化仿真系统,满足了战场环境的可视化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E11;TP39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雷电灾害的类型及其致灾机理浅析[J];安全;2011年05期

2 梁毅;王忠;;对流层折射对超视距雷达信号定位的影响[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雷前召;;大气颗粒物对平面电磁波的散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闫玉波;吕立斌;李清亮;;基于AFAS的通信链路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康蓬;韩蕴洁;卢琨;李国成;;波束倾斜修正在天波超视距雷达中的应用[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6 朱庆林;吴振森;赵振维;林乐科;;单台地基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对流层斜延迟[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7 程显海;孙方;赵振维;;海上实测大气折射率起伏特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张学民;翟彦忠;郭建芳;郭学增;韩和平;;2004年印尼8.7级强震前昌黎台的远场电性异常特征探讨[J];地震;2006年04期

9 张学民;钱家栋;欧阳新艳;申旭辉;蔡晋安;赵庶凡;;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智利7.9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4期

10 郭亚红;;地震前的电磁效应[J];地震地质;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梦麟;张学庆;王新鲁;;战场电磁环境分析模型体系结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闫雷兵;高银浩;王超;田丰庆;;QFW-1双通道微波辐射计性能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李小平;;VHF/UHF固定无线电监测站覆盖范围调研浅谈[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田海南;贾维敏;杨慧杰;;空间天气灾害对卫星通信的影响[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六)——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C];2010年

5 沈树章;张学庆;;战场电磁环境分析模型本地化研究[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志宏;;对卫星信号下行接受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丙霞;地震先兆电离层舒曼谐振异常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崧;等离子体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李建胜;电离层对雷达信号和导航卫星定位影响的分析与仿真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雷久侯;中纬电离层的统计分析与模式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5 王兰炜;SLF/ELF观测系统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6 钟声;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动态勘察技术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杨超;大气波导中电磁波传播及反演关键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庆林;基于单站地基GNSS的电波折射参数估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颜蕊;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黄昭权;小数据集差分干涉雷达地表形变监测[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智;黄土隧道中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图像的实例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万振;基于地面电波探测的电离层剖面重构和异常分布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郭p

本文编号:2724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724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