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16至18世纪耶稣会士对中国火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6 02:24
【摘要】:16-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上为中华文明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耶稣会士来华,除了宗教文化得到大为传播以外,双方在火器技术上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明末清初,在耶稣会士与部分中国开明人士的努力下,有关火器方面的知识、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火器的引进和传播是中国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开端,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中国早期火器的变革就是从此开始的,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本文以16-18世纪中西火器各种发展的不同层次为背景,对影响中国火器发展的耶稣会士进行了深入考察。旨在前人的基础上理清这段时间中国火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进而透视军事技术传播得失背后的原因及启示。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来华耶稣会士在中国成功立足的原因:“文化适应”与“科学传教。”由于耶稣会士自身的特殊地位,他们对火器的传播也是有限的。论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来华耶稣会士对西方火器的引进、制造和推广:在耶稣会士的帮助下,中国火器缩短了与西方火器的差距,并常能融合中西火器的长处,创造出性能非常高的火器。由于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中国火器的发展仍达不到西方的高度。论文第三部分阐述了耶稣会士对火器科学技术及战争理论的传播: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对火炮的一些具体技术进行了改进,介绍了先进的战争理论,致使中国出现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由于社会层面的原因,18世纪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但阻碍了中国火器技术的发展,更使中国在科技和社会等多个领域落后于西方。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耶稣会士将西方先进的火器及火器技术传到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拉近了中西方火器的差距,也使得16-18世纪中国军事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论文以入华耶稣会士传播西方火器为研究,概括其积极影响及障碍因素,对这一时期中国军事技术史提供新的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8;E29
【图文】:

武成,南怀仁,将军,图样


南怀仁设计的神功将军炮与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图样

线相交,内孔,运用原理,目标


除明季耶稣会士的《测量法义》之外,利玛窦和李之藻合撰的《同文算指通》(万历四十一年初刻)一书,也详细介绍了有关矩度的运用原理。如下图所(图 5-3),要测量目标(庚)的距离,我们要通过两耳内孔,把目光对准目标物),而且要使目标物与甲、乙两点在一条直线上,再观察矩度与权线相交的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校斌 ,卢夫伟;一部优秀的西学东渐断代史——试评《明清间在华的天主教耶稣会士》[J];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01期

2 张志斌;也谈明未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J];晋阳学刊;1990年04期

3 康志杰;;也谈“关于明清耶稣会士在华活动评价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93年10期

4 李晓芳;1605年前的澳门与入华耶稣会士[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白才儒;明末社会危机与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的根本冲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张静,邢战国;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与西画东传[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7 许序雅;许璐斌;;葡系耶稣会士对葡萄牙远东殖民利益的促进作用[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8 刘咨;;论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思想[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9 王春瑜;;大顺军与耶稣会士关系史实初探[J];学术研究;1981年02期

10 李晟文;清代法国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J];清史研究;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国武;张海祥;;耶稣会士与尼布楚谈判[A];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唐锡仁;黄德志;;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与西方地学的开始传入[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振鹤;《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日译本略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康志杰;满箧清光应照眼[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民族出版社 刘海涛;启蒙时代的中学西传[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耿f;法国汉学界对入华耶稣会士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国刚;16至18世纪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N];学习时报;2008年

6 张治;“说什么”和“怎么说”[N];东方早报;2011年

7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欧洲“中国形象”的塑造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张西平;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N];光明日报;2006年

9 樊树志;文明的彷徨[N];解放日报;2004年

10 周振鹤;《中国来信》:一本特殊的译著[N];文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轶丹;16至18世纪耶稣会士对中国火器的影响[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周燕;法国耶稣会士兼“国王数学家”李明及其《中国近事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4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官;17-18世纪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考察[D];浙江大学;2008年

2 陈鑫磊;鼎革之变中朱明政权与耶稣会士的军事政治合作[D];宁波大学;2011年

3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明晶;网络环境下明清耶稣会士研究之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婷;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与中国文化的西传[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陈盛桦;论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学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衡;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笔下的耶稣故事[D];河南大学;2009年

9 冯晶;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对中国教育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楚怡俊;从明清间耶稣会士著作看他们对佛教的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9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729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