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21:03
【摘要】:对水下目标的探测、跟踪、识别和定位是声纳系统的重要功能,对于战场态势感知、水下作战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海军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海战将建立在多武器系统协同使用、编队联合作战的基础上,战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能否及时准确地对水下目标进行识别分析,为各级指挥系统提供准确的战场信息,成为关乎水面舰、水面舰编队综合战斗力和克敌制胜的关键。近年来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飞速发展,为水下目标识别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通过大数据、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技术,深入研究和挖掘水声目标信号特征,对识别系统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现状。通过对当前声纳装备和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分析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第二部分,给出了与论文工作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水下目标噪声特性进行分析,将目标梅尔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MFCC)、Gammatone倒谱系数(Gammatone Cepstrum Coefficient,GTCC)两种听觉感知特征应用于水下目标识别中,并结合目标功率谱特征进行分析,经过直观分析初步判定了将其应用于水下目标识别的可行性。并结合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原理,选择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目标特征进行降维处理分析,并确定了识别模型的性能评估方法。本文第三部分,基于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两种浅层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识别模型,并用目标MFCC、GTCC特征样本集进行预训练。经过改变模型参数配置方案,进行海试数据处理分析,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浅层机器学习方法结合目标听觉感知特征的方案应用于水下目标识别具有可行性。本文第四部分,在信号短时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广义的目标时序样本生成,以进行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的方法。生成了TSMFCC(Time-Sequence 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TSGTCC(Time-Sequence Gammatone Cepstral Coefficient)和TSPSD(Time-Sequence Power Spectrum Density)等高维特征样本。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DBN)两种深度学习算法建立识别模型,并用目标高维特征样本进行预训练,模型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将目标特征时序处理和深度学习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水下目标识别中具有可行性。本文第五部分,从工程应用出发,对本文第三、第四部分中,多种目标识别算法、目标特征结合建立的一系列水下目标识别模型,设计了目标类型、航次、信号信噪比三组模型泛化性能试验,以验证不同识别方案得到的水下目标识别模型对未知类型、不同航次、低信噪比条件下对水下目标的识别性能。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识别模型进行PCA预处理方法对识别模型泛化性能影响的一系列试验。本文第六部分,根据第五部分模型性能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智能学习算法的水下目标智能识别方案,设计了方案中模型预训练和智能识别两个模块。根据识别方案设计了水下目标智能识别系统软件,并进行了海试数据处理及识别系统实时性测试。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本文第五部分中相关内容可知,将不同目标特征、不同学习算法组合的方案进行组合的水下目标智能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对未知目标类型、不同航次和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并且在识别速度、人机交互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舰船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E273;TP18
【图文】:

报警系统,鱼雷,德国


图 1.1 德国 LFTAS 鱼雷报警系统拖曳阵列声纳(LFTAS)由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用双线拖题,如图 1.1 所示。在主动工作模式下,ACTAS 发射频率约 2kH波信号,进行远程探测与全景监视。被动接收部分采用独特的28 个基元,可提供出众的左/右舷分辨能力,并抑制目标噪声和含声纳性能预测功能。被动模式允许全景监视,能进行宽带、警[5]。上述研究成果虽然没有详细的技术报告,但证明了研制行性,为我国开展这些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参考[31]。中科院声学所、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726 研究所一直坚持水下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八五”期间识别专家系统兼有主动、被动目标识别功能,得到了应用部门的。

基本流程,水下目标识别,心理声学


图 1.3 模式识别技术基本流程近年来,浅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方法在水下目标识别领域取得了一定展。王娜、陈克安等[11-13]将听觉感知特征、心理声学参数特征引入水下目标识别中,通提取舰船辐射噪声的听觉、心理声学特征,以 BP 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分析的方法,详细析和试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柳革命、孙超等[14-16]研究了特征融合技术、线性预测倒谱特征、小波特征,结合 神经网络进行水下目标识别分析的方法,将多种目标辐射噪声特征引入被动声纳目标识中。常国勇等[17]提出了从能量角度出发,采用小波变换、经验模态分解处理,以 BP 神网络进行水下目标识别的方法。英国的 Sheppard 和 Gent 通过对目标信号进行窄带分析宽带分析、DEMON 分析和瞬态分析等方法提取目标特征,并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识分析[18]。曾渊等[19]将语音识别方法应用于水下目标识别中,通过提取目标辐射噪声线性预测

短时分析,汉明窗,矩形窗,技术


函数一般选择矩形窗或汉明窗,其表达1( )0ωn = 0 n ( N1)n≤ ≤ = 其他值0.54 0.46cos(2 / )( )0n Nw n π= 0 nn≤ =,所提取的特征参数受窗函数 w( n) 的形进行处理[33]。征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MFC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心怡;高贺;陈菁;程善政;;鱼雷真假目标识别技术现状与展望[J];鱼雷技术;2016年01期

2 宋波;;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4年04期

3 刘斌;陈永革;;基于微多普勒分析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J];飞航导弹;2011年10期

4 强勇,张冠杰,谷月东;目标识别技术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J];火控雷达技术;2005年03期

5 崔磊;;针对多种声特征的声目标识别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14期

6 曹健;王武军;韩飞;刘玉树;;基于局部特征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0年10期

7 关成斌;王国宏;李宇;谷勇;;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雷达网目标识别技术[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景志宏,林钧清,钱建立,赵俊渭;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1999年04期

9 柯军;;洞察秋毫——目标识别技术的开发方兴未艾[J];现代兵器;1995年12期

10 王党卫;王少刚;关鑫璞;马兴义;粟毅;;超宽带雷达及目标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庆声;;光学多通道体全息快速目标识别技术[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霍富荣;陈宇;苗华;王文生;薛常喜;;空间光调制器在复杂背景目标识别技术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3 尹奎英;金林;钱博;房凯;;SAR目标识别技术综述[A];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何浩;龙淼;王晓婷;王忆文;李辉;;电子白板系统中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技术[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5 章益;刘俊;;基于势函数的红外坦克目标识别技术[A];第三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5年

6 傅志中;李在铭;;亚图像惯性目标识别技术及DSP实时实现[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7 徐慧;徐海樵;张必银;;基于LVQ神经网络的水声目标识别技术[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2年水下复杂战场环境目标识别与对抗及仿真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2年

8 何心怡;蒋兴舟;;基于脉宽延伸与多普勒效应的目标识别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9 陆晨翔;曾向阳;王璐;王强;;基于结构化稀疏信号处理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A];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 C水声工程和水声信号处理[C];2018年

10 程锦盛;杜选民;曾赛;;采用深度学习方法的水下目标听觉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研究[A];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 C水声工程和水声信号处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何成渠;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目标识别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刘秀玲 冯武勇;日本决定与外国研发并出口武器[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记者 王握文 通讯员 葛林楠;凝练研究方向瞄准核心技术攻关[N];解放军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庞智;交通行业升级“时空穿梭”模式[N];贵州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阳;成像制导中的图像预处理及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袁祥岩;光学联合变换相关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常永鑫;基于视觉认知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彦彤;基于局部不变特征的遥感图像星上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尹奎英;SAR图像处理及地面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潘勉;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胡利平;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大伟;基于特征级图像融合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9 李丽亚;宽带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姚辉伟;窄带雷达中段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彤彤;目标识别技术在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8年

2 程锦盛;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8年

3 刘琼;激光振动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文海鸥;基于FPGA的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华大学;2012年

5 张美仙;基于数据融合的声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6 刘云龙;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朱同宇;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虞颖琼;基于红外成像的舰船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潘友明;海面红外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赵永一;多源数据融合的辐射源及目标识别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9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749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