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5:22
   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国家、军队对航空军事运输重视程度、投入的不断加大,航空集装化运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体系的效能评估出发,按照基于现代信息化作战的要求,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从影响因素和基本内容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需求。其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军事战略、作战样式、军事地理、军事部署、民航资源等;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运什么”、“运多少”和“运多远”等三个方面。 2、阐述了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流程。流程整体上可划分为集结准备——机场装载——空中运输——机场卸载——战场支援5个主要环节。 3、从系统工程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对其基本涵义、构成要素、结构形式和基本组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基本组成包括“四个体系”和“一个机制”五大模块,即保障设施体系、保障装备体系、保障队伍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一体化保障机制。 4、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判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的特点,制定保障效能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常用评估方法,确定出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结构模型,划分层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因素进行量化评分。其次,基于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体系的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专家问卷,构造专家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确定各层各指标权重,对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检验;视各位专家同等重要,计算出航空军事运输保障装备体系综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最后构建出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评价系统。 5、进行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效能评估,结果接近4,故认为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效能为“较好”,得出了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基本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能力,满足部队物资保障需求。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E233;V353
【部分图文】:

示意图,军用物资,航空,主要环节


制下指挥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等高新技术,开发指挥自动化系统作为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指挥手段,将是提高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能力的必然发展趋势。6.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是指按一定规则,由业务人员组合而成,并担负一定职能的组织体。包括军队编制内和地方交通部门与航空集装化运输有关的各级各类人员。根据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可分为维修人员、装卸人员、计划管理人员、指挥调度人员等。人员是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基本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的其它基本要素都要通过与人员要素的结合形成能力。2.3.2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流程主要环节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流程整体上可划分为集结准备——机场装载——空中运输——机场卸载——战场支援 5 个主要环节,如图 2.1 所示。

流程图,军用物资,航空,流程


图 2.2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详细流程集结准备任务区分:从物资集结地域转运至机场停机位,准备实施机场装载。保障需求:具备对分散物资进行合并打包、集装功能;具备物资称重、测量、标粘贴标签功能;具备安检功能;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设备,具备运输控制功能;保障件杂货、集装物资接收、卸载和转运功能。保障装备需求:软体油囊、航空集装箱/托盘、安检/称重设备、集装设备、通用装卸垫板、集装件专用运输车、集装件场内转运车、通用运输车。机场装载任务区分:通过机场装载设备实施件杂货、集装物资装载。保障需求:具备保障物资和集装单元运送功能的通用、专用运输车;机上装卸设满足一般物资装卸需要;地面装卸装备能满足各类物资、集装单元机械化、自动

示意图,军用物资,航空,体系结构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构是体系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和构成形式。因此,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结构是基本要素在组合要素的功能作用下,通过关联方式使其相互之间产生耦合,再加上辅助要素的作用,就形成了具有多种结构形式的运输体系。本文将军用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的结构按照属性、数量和时间三种关联方式来划分,具体表组织结构、数量结构和运行结构,如图 3.1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强;周林;陈维;齐立辉;;信息化条件下地空导弹装备保障指挥体系[J];兵工自动化;2009年03期

2 多久廷;华磊亮;吴峙宏;黄一斌;;装备训练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国防科技;2009年01期

3 赵青松;谭伟生;李孟军;;武器装备体系能力空间描述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梁彦刚;陈磊;李海阳;唐国金;;基于任务分析的航天装备体系研究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1期

5 彭鹏菲;任雄伟;张建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6 张克;高文坤;关世义;殷志宏;;攻防对抗仿真在武器装备体系论证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3期

7 徐克生;杜鹏东;杨艳秋;马玲;贾莉华;;应急救援装备保障体系浅析[J];林业劳动安全;2009年02期

8 王健;朱金福;沈云峰;;工程装备运行保障体系及其动态评价方法[J];起重运输机械;2008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占平;[N];解放军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左德华;船艇保障装备设备体系保障效能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许志远;国家海上搜救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张腾;通信电子战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许秉军;区间数多属性决策在装甲装备体系对抗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3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813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