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师》中的狂欢与复调
本文关键词:《巫术师》中的狂欢与复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巫术师》(1965)是其出版的第二部小说,但却是作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初版之后,他仍然不断进行修改,并于1977年出版了修订版。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最为明确地表达了福尔斯小说的一贯主题:对自由的信仰与强调。现有的国内外评论也确实主要围绕《巫术师》中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展开。但是,本文欲另辟蹊径,通过研究福尔斯哲学笔记《智者》,探寻巴赫金对话主义对福尔斯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而从复调与狂欢视角诠释《巫术师》自由主题背后蕴藏的对话精神。 引言部分首先对《巫术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归纳和评述,接着简要介绍巴赫金的狂欢和复调理论以及论文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追溯福尔斯小说对话精神的源头。福尔斯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哲学家,其次才是小说家。如果说他的小说常常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他的创作观则在其哲学笔记《智者》中得到了更为清晰的表达。因此,本章聚焦于《智者》,从中梳理出福尔斯对大众与精英、女性与男性、死亡与再生等诸多关系的认识。虽然在战后西方社会科学主义和精英文化大行其道,但是在福尔斯看来,女性比男性、大众比精英、感官比理智更贴近现实与真理。因此,只有对主流文化视域中的他者予以包容与尊重,并与之展开平等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自由。对《智者》的探究,显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福尔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对话主题”。 第二章阐释《巫术师》中的狂欢精神。《巫术师》中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在精神与肉体、死亡与新生、加冕与脱冕的对立中,福尔斯显然更青睐后者,因为在它们之中蕴藏着一种颠覆潜能。当一切有关精神领域的东西被“降格”到物质与肉体层面,小说主人公尼古拉斯才挣脱了现实秩序的束缚,在肉体愉悦中恢复对生活的感知,在死亡体验中获得新生与成长。 第三章分析《巫术师》中的复调艺术。《巫术师》中的复调艺术体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主人公与自我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上。福尔斯放弃作者对文本的控制权,将人物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展开大型对话;在尼古拉斯成长过程中,叙述自我与体验自我展开微型对话;多重叙事声音的并置以及与莎士比亚《奥赛罗》的互文,打破了任何独白的企图,使得这部小说在结构上更具复调性。 总之,复调与狂欢使得《巫术师》的意义愈加不确定,同时也愈加具有颠覆性,从而更加强化了这部小说的“自由”主题。
【关键词】:约翰·福尔斯 《巫术师》 《智者》 狂欢 复调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4;K835.61
【目录】:
- Acknowledg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Introduction10-18
- 0.1 John Fowles and The Magus10-12
- 0.2 Current Studies on The Magus12-14
- 0.3 Investigating Carnival and Polyphony in The Magus14-18
- Chapter One The Dialogic Spirit in The Aristos18-32
- 1.1 Art,Sex and Death in the Light of Carnival18-23
- 1.2 Indeterminacy,Freedom and Other in the Light of Polyphony23-28
- 1.3 The Aristos and Dialogism28-32
- Chapter Two The Carnival Duality in The Magus32-48
- 2.1 Crowning and Decrowning:A Subversion of Conchis's Authority32-37
- 2.2 Body and Mind:An Upgradation of Carnival Potential in Sexuality37-42
- 2.3 Death and Rebirth:A Renewal of Nicholas's Self-Recognition42-48
- Chapter Three The Polyphonic World in The Magus48-62
- 3.1 The Polyphony of Characters:A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Consciousnesses49-53
- 3.2 The Polyphony of the Protagonist:A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Nicholas53-58
- 3.3 The Polyphony of Texts:A Dialogue of Diverse Narrative Voices58-62
- Conclusion62-64
- Works Cited64-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根;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2 东方剑;;非洲的巫医与巫术[J];走向世界;1996年02期
3 黄永堂;原始宗教·巫术与古乐舞[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敖文蔚 ,李翔;民国时期的巫术救荒[J];纵横;2003年11期
5 俞晓红;《金枝》说解[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赵容俊;中国巫术对思想方面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4年02期
7 方燕;巫术与宋代民间节俗[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冯炜;对《杜尔·格雷特》的巫术主题的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3期
9 张太教;;巫术与巫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王中宝;;近代欧洲巫术迫害成因考[J];黑龙江史志;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璐璐;李朝旭;;民间概念研究:中国人巫术原型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长霞;董三红;吕建周;;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35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3 董娅;;《纯真年代》中的变化基调初探——从其复调因素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雷声;金慧敏;徐信芳;;134例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院外巫术治疗调查(摘要)[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5 郭有萍;;康复调脾胃的重要性(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赖亚生;;闽南婚俗中的“跨火薰”仪式试解[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王芳;;南越巫术信仰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芳恒;;“南笼起义”中的巫术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10 曲六乙;;傩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省太原日报文学周刊 唐晋;巫术的迷途[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吴健礼;漫话古代巫术道教与苯教文化的对比和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3 王世保;巫术既非医术更非医源[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何言;万象之谜(续)[N];华夏时报;2001年
5 褚建芳;巫术信仰中的文化逻辑[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张亚辉;社会的梦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吴健礼;漫话古代巫术道教与苯教文化的对比和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竺大文 通讯员 刘星;房梁“巫术”到底是谁在作祟[N];浙江日报;2001年
9 康慨;再过30天,哈七上市,全球狂欢[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一纹;奇书《巫术师》[N];文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刘正平;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D];复旦大学;2005年
5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辉;福尔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的文本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发勇;卡普斯汀钢琴复调套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9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丛;古代禁咒治病术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艳艳;《巫术师》中的狂欢与复调[D];扬州大学;2013年
2 田春苗;1692年萨勒姆巫术案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云龙;声音之“河”—对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城卡屯巴哼瑶人文化中巫术仪式声音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刘兰婷;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巫术心理探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端丹;克服存在孤独的可能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晁天义;文化新综合的一个案例——《抱朴子》巫术溯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刘家华;神秘中永不停息的探索[D];扬州大学;2010年
8 赵颖;论福尔斯前期小说中的存在主义“自由”主题[D];江南大学;2010年
9 谢春丽;女性的力量[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薛在敏;《巫术师》中女性身份的探寻[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巫术师》中的狂欢与复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8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