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种孙数学及数学教育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18:37
本文关键词:傅种孙数学及数学教育贡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傅种孙(1898-1962),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现代数学和现代数学教育的先驱之一。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通过翻译西方经典数学著作,率先向国内引入数理逻辑和几何原理。通过编写教科书、创办杂志、担任中学师资培训主讲、提倡教育改革等,为我国数学教育,尤其是为中学数学教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论文分为五部分: 第1章绪论。阐述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2章傅种孙生平及学术贡献。详细介绍了傅种孙的生平经历,整理了傅种孙著作和学术论文。 第3章傅种孙学术工作个案分析。个案分析选取了傅种孙早期译著《罗素算理哲学》及几何基础研究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罗素算理哲学》及其引起的学术争论、系统阐述傅种孙从早期翻译希尔伯特几何基础著作到后来出版专著式讲义《几何基础研究》,深入分析傅种孙早期向国内引进数理逻辑和几何基础工作的先进性与重要意义。 第4章傅种孙编写教科书分析。以傅种孙主编的《初级混合数学》和《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教科书具体内容、编写理念、蕴含的数学教育思想等,客观评价两套教科书在教科书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对中学数学教育产生的影响,阐述傅种孙对我国自主编写教科书所做的重要贡献。 第5章傅种孙数学组织活动。傅种孙参加的各类数学组织活动,如中国数学会工作,担任《中国数学杂志》总编辑,致力中学师资培训,参与教育改革等是傅种孙对数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贡献。梳理傅种孙参加过的主要数学组织活动,向世人展示一位为数学教育无私奉献的数学教育家的一生,总结傅种孙对我国数学教育的稳步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本研究以系统总结傅种孙数学及数学教育贡献,探究傅种孙数学教育思想为出发点,在研读傅种孙译著、教科书、论文,研究傅种孙数学组织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他的数学教育思想。针对当今对傅种孙学术贡献评价尚不全面的现状,较完整地呈现傅种孙数学及数学教育贡献的同时阐明傅种孙数学教育思想对当今数学教育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傅种孙 数学 中国数学教育 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1-4;K826.1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4 创新之处15-16
- 第2章 傅种孙生平及学术贡献16-24
- 2.1 生平16-20
- 2.2 学术贡献简介20-24
- 第3章 傅种孙学术工作个案分析24-38
- 3.1 译著《罗素算理哲学》及其引起的学术争论24-31
- 3.1.1 傅种孙、张邦铭译《罗素算理哲学》及其翻译特点24-27
- 3.1.2 《罗素算理哲学》引起的学术争论27-31
- 3.2 几何基础研究工作及其价值31-35
- 3.2.1 引进几何基础第一人31-32
- 3.2.2 专著式讲义《几何基础研究》32-35
- 3.3 小结35-38
- 第4章 傅种孙编写教科书分析38-55
- 4.1 《初级混合数学》38-48
- 4.1.1 《初级混合数学》历史背景38-39
- 4.1.2 《初级混合数学》内容分析39-46
- 4.1.3 《初级混合数学》与《布利氏新式算学教科书》的简单比较46-48
- 4.2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48-54
- 4.2.1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历史背景48-49
- 4.2.2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内容概要49-51
- 4.2.3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所体现的数学教育思想51-54
- 4.3 小结54-55
- 第5章 傅种孙数学组织活动55-67
- 5.1 傅种孙与中国数学会55-56
- 5.2 傅种孙与《中国数学杂志》56-60
- 5.3 数学教育改革实践60-66
- 5.3.1 数学教育组织活动60-63
- 5.3.2 致力中学数学师资培训63-66
- 5.4 小结66-67
- 第6章 结束语67-69
- 6.1 小结67
-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春;侯峻梅;;傅种孙教育思想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光明,杨世明,周学智;傅种孙“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早期工作[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光明,杨世明,陈汉君;傅种孙著作《高中平面几何》所体现的教学思想[J];数学教学研究;2003年10期
4 郭璋;杨之;;傅种孙与中国初等数学研究[J];数学通报;2006年09期
5 罗德建;;傅种孙先生在北京师大附中[J];数学通报;2008年02期
6 张友余;五、六十年代的《数学通报》[J];数学通报;1996年10期
7 张英伯;;傅种孙——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先驱[J];数学教育学报;2008年01期
8 陈婷;田丽娜;詹紫浪;;傅种孙《高中平面几何讲义》之考察[J];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08期
9 陈婷;吕世虎;;二十世纪混合数学教科书的先河——《布利氏新式算学教科书》之考察[J];数学教育学报;2013年02期
10 ;中国数学杂志发刊词[J];中国数学杂志;195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傅种孙数学及数学教育贡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9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