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20:10
本文关键词:雷士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雷士俊是明清之际扬州地区著名的古文家,性格狂放不羁,有文人骨气,一生历经坎坷,重友情,交游广泛。他古文功底深厚,兼取经学、理学、史学的思想入古文,在江淮一带颇负盛名,时人评价极高。其诗歌学于兴化李沂,亦有自己的面貌。雷士俊身为遗民,潜心著述,有《艾陵文钞》、《艾陵诗钞》,所作古文和诗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渗透了不少进步的文学思想,并以诗文传达时代精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其关注极少。本文主要以雷士俊为研究对象,对他的家世生平、文学思想、诗文创作和交游进行系统全方位地探讨,在结合现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雷士俊的各项情况做一个深入全面的研究。 论文共分三章,并两个附录: 第一章:对雷士俊的家世生平进行概述。针对相关材料,本章概述了雷士俊的家庭及部分家族成员情况,以显示家庭氛田对雷士俊的为人、治学的影响。介绍了雷士俊的生平经历和作品流传情况。 第二章:对雷士俊的文学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分别阐述他的古文思想和诗学观点,将其文学思想放在明末清初的文学思潮背景下进行横向把握,又将其文学思想置于文学史中进行纵向梳理,以突出其观点的独特性和价值。 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对雷士俊的诗文创作实践进行探讨。从《艾陵文钞》十六卷和《艾陵诗钞》二卷看,雷士俊的诗文各体兼备,内容博大。对于古文,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是就其文体进行分类概述,二是打通文体的界限,就其古文特点进行重点论述。对于诗歌,则按思想内涵进行分类研究。同时涉及雷士俊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之关系。 附录:附录一雷士俊年表:在广泛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雷士俊的生进行编年,以为后来者研究之便。附录二雷士俊交游录:由于篇幅和才力所限,对与雷士俊有交游的人物以表格呈现,主要包括人物生平、著述及雷士俊作品中所反映的交游情况。
【关键词】:雷士俊 家世生平 文学思想 诗文创作 交游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25.6;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8
- 第一章 雷士俊的家世、生平8-25
- 第一节 雷士俊的家世8-15
- 一、雷氏家族成员8-12
- 二、雷士俊家庭成员12-15
- 第二节 雷士俊的生平15-25
- 一、亡国前求学举业(1611年6月——1644年秋)16-18
- 二、鼎革时避地兴化(1644年秋——1647年春)18-19
- 三、亡国后隐居读书(1647年春——1669年1月5日)19-22
- 四、雷士俊著作综述22-25
- 第二章 雷士俊的文学思想25-47
- 第一节 雷士俊的古文思想25-43
- 一、文道并重与诗文丧志25-32
- 二、作文应不离古、不泥古32-38
- 三、志乎古必遗乎今38-43
- 第二节 雷士俊的诗学观点43-47
- 一、发乎性情,准乎义理43-44
- 二、诗生于感,亦复感人44-45
- 三、长短低昂,气体各异45-47
- 第三章 雷士俊的诗文创作47-65
- 第一节 雷士俊的古文创作47-56
- 一、文章各体概述47-50
- 二、古文创作特点一:议论风生,敢于创见50-51
- 三、古文创作特点二:关注现实,经世致用51-53
- 四、古文创作特点三:记事明晰,志趣盎然53-54
- 五、古文创作特点四:纯朴赤诚,情感充沛54-56
- 第二节 雷士俊的诗歌创作56-65
- 一、凄凉国殇,思归太平——故国诗57-58
- 二、昔同甘苦,今判死生——亲情诗58-60
- 三、纵饮投壶,高吟永夜——酬答诗60-62
- 四、人生易老,强笑拭泪——咏怀诗62-65
- 结语65-66
- 附录66-113
- 附录一 雷士俊年表66-91
- 附录二 雷士俊交游录91-113
- 参考文献113-118
- 致谢118-11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19-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李世英;论清初诗歌思想的特点[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孙纪文;《四库全书总目》对本朝诗歌的批评[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孔定芳;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J];人文杂志;2004年05期
5 周文玖;;实学思潮与明清之际的史学[J];史学史研究;2008年02期
6 蒋寅;;清初诗坛对明代诗学的反思[J];文学遗产;2006年02期
7 江增华;;论清初诗学的嬗变[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8 董平;;顾炎武与清代学术之转向[J];学海;2010年02期
9 潘承玉;“真诗”的探寻:清初明遗民诗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雷士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1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