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风险模型的军代表激励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5 12:2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和新军事变革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我国现行军代表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军代表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科学、工作方式落后、人才资源浪费等现象。本文借助激励理论对我国军代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对国防采办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较大幅度的提高军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先阐述了我国军代表制度的基本情况,分几个方面详细剖析了其中存在的激励问题。其次,分析了军方和军代表之间的关系,双方是一对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质量是武器装备的生命,抓好质量是军代表的中心工作,由此,引入军品质量作为产出变量,并引入军品质量和生产进度作为可观测集,建立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根据军代表的努力水平分两种情况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表明:当努力水平可观测时,军方就没有必要支付更多的报酬给军代表,不存在激励;当努力水平不可观测时,军代表的分享额是努力成本系数、绝对风险规避度量的递减函数;如果生产进度与军品质量相关,将生产进度写入激励契约,可以提高激励效果,降低军代表的风险成本,提高军代表的工作积极性。最后,结合本文的分析和...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全文安排
2 军代表制度中的激励问题分析
2.1 军代表制度概况
2.2 军代表激励问题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3.1 军方与军代表之间的关系分析
3.2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建立
3.3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
3.4 军代表绩效考评机制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军代表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
4.1 理顺军代表管理体制
4.2 改革军代表工作方式
4.3 改善选人用人环境
4.4 其他配套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事代表绩效考评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张伟,刘恒,袁伟,吴军军,刘斌. 装备学院学报. 2013(01)
[2]创新军代表工作方法 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水平[J]. 徐晓辉. 科技资讯. 2012(02)
[3]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不断提高军代表质量工作[J]. 罗龙锦,赵科,范强. 质量与可靠性. 2010(06)
[4]装备质量监督中的军代表工作研究[J]. 史朝龙,孙有田,彭瑾. 质量与可靠性. 2010(05)
[5]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改进我国军事代表工作[J]. 王孝利. 国防技术基础. 2009(10)
[6]浅析新形势下军代表在装备研制监督中的职能作用[J]. 金波,刘崇军,赵新民,李晓利. 国防技术基础. 2009(06)
[7]对新时期军事代表质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 张宾,刘强. 国防技术基础. 2009(04)
[8]基于信息的军事代表质量监督研究[J]. 刘皓. 国防技术基础. 2007(09)
[9]国防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沿革[J]. 杜人淮. 中国军转民. 2005(06)
[10]欧美军代表制度之比较[J]. 赵治金,程享明,刘江平. 现代军事. 2005(05)
博士论文
[1]中央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研究[D]. 孟凡良.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武器装备采购中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研究[D]. 双海军.重庆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驻厂军代表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 赵洪波.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私募股权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析[D]. 张慧学.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大型航空产品质量量化评估研究[D]. 褚晓玲.西北工业大学 2006
[4]我国军代表制度创新研究[D]. 金大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938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全文安排
2 军代表制度中的激励问题分析
2.1 军代表制度概况
2.2 军代表激励问题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3.1 军方与军代表之间的关系分析
3.2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建立
3.3 军代表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
3.4 军代表绩效考评机制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军代表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
4.1 理顺军代表管理体制
4.2 改革军代表工作方式
4.3 改善选人用人环境
4.4 其他配套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事代表绩效考评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张伟,刘恒,袁伟,吴军军,刘斌. 装备学院学报. 2013(01)
[2]创新军代表工作方法 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水平[J]. 徐晓辉. 科技资讯. 2012(02)
[3]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不断提高军代表质量工作[J]. 罗龙锦,赵科,范强. 质量与可靠性. 2010(06)
[4]装备质量监督中的军代表工作研究[J]. 史朝龙,孙有田,彭瑾. 质量与可靠性. 2010(05)
[5]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改进我国军事代表工作[J]. 王孝利. 国防技术基础. 2009(10)
[6]浅析新形势下军代表在装备研制监督中的职能作用[J]. 金波,刘崇军,赵新民,李晓利. 国防技术基础. 2009(06)
[7]对新时期军事代表质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 张宾,刘强. 国防技术基础. 2009(04)
[8]基于信息的军事代表质量监督研究[J]. 刘皓. 国防技术基础. 2007(09)
[9]国防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沿革[J]. 杜人淮. 中国军转民. 2005(06)
[10]欧美军代表制度之比较[J]. 赵治金,程享明,刘江平. 现代军事. 2005(05)
博士论文
[1]中央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研究[D]. 孟凡良.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武器装备采购中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研究[D]. 双海军.重庆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驻厂军代表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 赵洪波.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私募股权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析[D]. 张慧学.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大型航空产品质量量化评估研究[D]. 褚晓玲.西北工业大学 2006
[4]我国军代表制度创新研究[D]. 金大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9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15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