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08:26
转业军官安置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福利性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军官转业后生活水平的稳定和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变;同时,它又是国家干部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军队干部实现新老交替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每个转业干部的切身利益,事关国防建设、社会稳定、军队建设的头等大事。现行的军队干部安置模式,实施了政府计划安排与转业干部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制度,大大缓解了党和国家安置转业干部的压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该模式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冲突,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安置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才配置市场化的要求,地方党政机关机构精简、裁减人员与指令性计划分配转业干部的矛盾依然十分严重,同时军队干部受到市场经济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对转业安置的后顾之忧明显增加,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军队长远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本文旨在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的出发,首先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军80多年来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发展变化和重要作用的分析,探讨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主体功...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 研究的相关理论
4. 研究的方法
5. 结构安排
6. 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演进轨迹
第一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雏形(1927年至1949年)
第二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形成(1950年至1966年)
1. 确立方针路线
2. 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3. 规范相关待遇原则
第三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衰变(1967年至1974年)
1. 组织机构涣散
2. 制度断裂严重
3. 政策随意大
第四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调整(1975年至1989年)
1. 恢复重建领导机构
2. 建章立制解决历史问题
第五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完善(1990年至今)
1. 充分体现社会地位
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3. 合理确定相关待遇
第二章 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主体功能
第一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 精兵之路的需要
2. 新老交替的需要
3.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与国家经济建设
1. 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
2. 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与国家稳定
1. 事关国家主权的稳定
2. 事关国家政权的稳定
3. 事关社会的稳定
第三章 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模式及其不足
第一节 计划分配安置制度
1. 主要内容
2. 局限性
第二节 自主择业安置制度
1. 主要内容
2. 局限性
第四章 中外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自谋职业型”军官退役安置模式比较
1. “自谋职业型”安置制度的特点
2. “自主择业”与“自谋职业”安置制度比较
第二节 “计划安置型”军官退役制度比较分析
1. “计划安置型”军官退役制度特点
2. 中外“计划安置型”军官退役制度比较
第三节 “双轨制”军官退役制度比较分析
1. “双轨制”军官退役制度的主要特点
2. 中外“双轨制”军官退役制度的比较
第四节 国外军官退役制度的启示
1. 适应国情军情改造现行军官退役安置方式
2. 完善退役待遇和完备就业扶持措施
3. 建立军队政府与社会多方面配合的培训制度
4. 加快完善法规体系
第五章 完善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路径选择
第一节 现实依据
1. 国情与军情发展现状
2. 社会环境的培育程度
3. 军队干部的承受能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 体现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要求
3. 符合法制化原则
4. 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5. 保持连续稳定的原则
第三节 设计构想
1. 改造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
2. 建构与改造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3.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特点的培训机制
4.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机制
5.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人退役安置立法比较研究[J]. 杨临宏,申劲颖. 学术探索. 2008(02)
[2]外军军官退役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 梁齐勇. 政工学刊. 2006(04)
[3]走活军转安置制度改革之路[J]. 张孟滨. 中国人才. 2005(16)
[4]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 黄忠玉,汪绪永. 中国人才. 2005(10)
[5]英军军官退役制度分析[J]. 孙京波,杨明. 中国人才. 2005(08)
[6]试论我国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的性质及其特征[J]. 罗平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2)
[7]对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刘京州. 中国人才. 2005(06)
[8]退役军官就业保护:模式选择与建构[J]. 廖国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3)
[9]试论江泽民同志军转安置思想[J]. 顾伯冲. 理论前沿. 2003(09)
[10]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J]. 张宝仁,张慧智. 人口学刊. 2000(04)
本文编号:3267892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 研究的相关理论
4. 研究的方法
5. 结构安排
6. 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演进轨迹
第一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雏形(1927年至1949年)
第二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形成(1950年至1966年)
1. 确立方针路线
2. 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3. 规范相关待遇原则
第三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衰变(1967年至1974年)
1. 组织机构涣散
2. 制度断裂严重
3. 政策随意大
第四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调整(1975年至1989年)
1. 恢复重建领导机构
2. 建章立制解决历史问题
第五节 军转安置制度的完善(1990年至今)
1. 充分体现社会地位
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3. 合理确定相关待遇
第二章 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主体功能
第一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 精兵之路的需要
2. 新老交替的需要
3.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与国家经济建设
1. 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
2. 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与国家稳定
1. 事关国家主权的稳定
2. 事关国家政权的稳定
3. 事关社会的稳定
第三章 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模式及其不足
第一节 计划分配安置制度
1. 主要内容
2. 局限性
第二节 自主择业安置制度
1. 主要内容
2. 局限性
第四章 中外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自谋职业型”军官退役安置模式比较
1. “自谋职业型”安置制度的特点
2. “自主择业”与“自谋职业”安置制度比较
第二节 “计划安置型”军官退役制度比较分析
1. “计划安置型”军官退役制度特点
2. 中外“计划安置型”军官退役制度比较
第三节 “双轨制”军官退役制度比较分析
1. “双轨制”军官退役制度的主要特点
2. 中外“双轨制”军官退役制度的比较
第四节 国外军官退役制度的启示
1. 适应国情军情改造现行军官退役安置方式
2. 完善退役待遇和完备就业扶持措施
3. 建立军队政府与社会多方面配合的培训制度
4. 加快完善法规体系
第五章 完善中国特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路径选择
第一节 现实依据
1. 国情与军情发展现状
2. 社会环境的培育程度
3. 军队干部的承受能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 体现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要求
3. 符合法制化原则
4. 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5. 保持连续稳定的原则
第三节 设计构想
1. 改造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
2. 建构与改造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3.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特点的培训机制
4.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机制
5.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人退役安置立法比较研究[J]. 杨临宏,申劲颖. 学术探索. 2008(02)
[2]外军军官退役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 梁齐勇. 政工学刊. 2006(04)
[3]走活军转安置制度改革之路[J]. 张孟滨. 中国人才. 2005(16)
[4]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 黄忠玉,汪绪永. 中国人才. 2005(10)
[5]英军军官退役制度分析[J]. 孙京波,杨明. 中国人才. 2005(08)
[6]试论我国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的性质及其特征[J]. 罗平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2)
[7]对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刘京州. 中国人才. 2005(06)
[8]退役军官就业保护:模式选择与建构[J]. 廖国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3)
[9]试论江泽民同志军转安置思想[J]. 顾伯冲. 理论前沿. 2003(09)
[10]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J]. 张宝仁,张慧智. 人口学刊. 2000(04)
本文编号:3267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26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