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壁垒及其突破
发布时间:2021-08-21 21:52
促进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旨在促进军民间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转移扩散和合理共享,这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环节,亦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军民科技成果转化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旧存在因固有的军民专利研发理念的差异,以及军民专利信息交流不对称、专利安全系数的差异而造成的转化壁垒问题。基于军民融合的背景和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的国情,认为确立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两用常态化理念、加强线上线下专利信息交流和提高国防专利解密的及时性和有效评估,可以有效破除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从而促进我国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具有内在需求性
(一)军民科技成果在军民双方领域具有可适用性
(二)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可反哺国防建设
(三)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可释放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
三、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的壁垒
(一)军民科技成果专利研发理念差异降低了互转积极性
(二)军民双方信息交流不对称加大了互转信息获取的难度
(三)军民科技成果专利安全系数的差异致使互转壁垒的形成
1.国防专利转化率低
2.国防专利解密评估制度亟待完善
四、破除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壁垒的举措
(一)确立军民两用技术互转常态化理念
1.推进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的理念建设
2.推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专利研发常态化
(二)完善和利用科技成果专利信息交流平台
1.完善线上交流平台
2.开发线下交流平台,加强融合园区的建设
(三)优化国防专利解密评估制度
1.推进国防专利“及时解密”的进程
2.降低国防专利评估的差异性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互操作性实施研究[J]. 王军华,黄春荣,谭清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2]军民科技信息共享的价值创造模型及治理策略研究[J]. 郭永辉,冯媛,夏冬秋.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6)
[3]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研究之二 “军民融合”的实质及与“军民结合”的区别[J].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对外贸易. 2019(09)
[4]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 周长峰,刘燕. 管理现代化. 2019(03)
[5]民参军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视角[J]. 方炜,校利敏,杨步,王莉丽. 科学学研究. 2019(04)
[6]基于军民融合的专利运营研究[J]. 梅术文,朱南茜. 科学学研究. 2018(06)
[7]军民融合创新中的信息共享博弈与治理[J]. 冯媛.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8)
[8]国防专利技术转移信息不对称及对策研究[J]. 武剑,郑绍钰. 装备学院学报. 2016(01)
[9]我国国防专利解密制度的检讨与重构[J]. 杨梅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10]军民融合企业技术积累、能力结构与持续成长机制研究——基于技术转移视角的分析[J]. 尚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8)
硕士论文
[1]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问题研究[D]. 张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
本文编号:3356398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具有内在需求性
(一)军民科技成果在军民双方领域具有可适用性
(二)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可反哺国防建设
(三)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可释放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
三、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的壁垒
(一)军民科技成果专利研发理念差异降低了互转积极性
(二)军民双方信息交流不对称加大了互转信息获取的难度
(三)军民科技成果专利安全系数的差异致使互转壁垒的形成
1.国防专利转化率低
2.国防专利解密评估制度亟待完善
四、破除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壁垒的举措
(一)确立军民两用技术互转常态化理念
1.推进军民科技成果专利互转的理念建设
2.推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专利研发常态化
(二)完善和利用科技成果专利信息交流平台
1.完善线上交流平台
2.开发线下交流平台,加强融合园区的建设
(三)优化国防专利解密评估制度
1.推进国防专利“及时解密”的进程
2.降低国防专利评估的差异性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互操作性实施研究[J]. 王军华,黄春荣,谭清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2]军民科技信息共享的价值创造模型及治理策略研究[J]. 郭永辉,冯媛,夏冬秋.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6)
[3]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研究之二 “军民融合”的实质及与“军民结合”的区别[J].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对外贸易. 2019(09)
[4]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 周长峰,刘燕. 管理现代化. 2019(03)
[5]民参军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视角[J]. 方炜,校利敏,杨步,王莉丽. 科学学研究. 2019(04)
[6]基于军民融合的专利运营研究[J]. 梅术文,朱南茜. 科学学研究. 2018(06)
[7]军民融合创新中的信息共享博弈与治理[J]. 冯媛.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8)
[8]国防专利技术转移信息不对称及对策研究[J]. 武剑,郑绍钰. 装备学院学报. 2016(01)
[9]我国国防专利解密制度的检讨与重构[J]. 杨梅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10]军民融合企业技术积累、能力结构与持续成长机制研究——基于技术转移视角的分析[J]. 尚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8)
硕士论文
[1]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问题研究[D]. 张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
本文编号:3356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35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