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及团体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14:06
本研究旨在了解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在衔级、兵源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探讨三者的关系,探讨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间的中介作用,探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提升心理弹性,进而提升心理一致感。本研究首先以武警官兵为被试,通过使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军人生活事件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分析309名武警官兵的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现状。其次,运用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三者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间的中介作用。再次,筛选出心理弹性较低的官兵16人组成实验组,对照组15人。实验组接受6次的关于提高心理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及结束30天后,对两组的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再次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1)武警官兵在生活事件中的正性生活事件总量在兵源地和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显著;心理弹性及其三个维度(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在衔级、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在差异显著;心理一致感及其三个维度(可理解感、可控感、意义感)在兵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婚姻状况上存在差异显著。(2)负性生活事...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生活事件
2.1.1 生活事件概念
2.1.2 生活事件的测量
2.1.3 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2.2 心理弹性
2.2.1 心理弹性概念
2.2.2 心理弹性的结构
2.2.3 心理弹性测量
2.2.4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2.3 心理一致感
2.3.1 心理一致感的概念
2.3.2 心理一致感的结构
2.3.3 心理一致感的测量
2.3.4 心理一致感的相关研究
2.4 团体心理辅导
2.4.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2.4.2 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
2.5 心理一致感和生活事件、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2.5.1 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2.5.2 生活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2.5.3 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3 研究内容与设计
3.1 问题的提出
3.1.1 已有研究的不足
3.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工具
3.3.3 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2.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2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3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4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各维度差异汇总
4.3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分析
4.3.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4.3.2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4.3.3 武警官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分析
4.4 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间的中介作用
5.团体心理辅导提升武警官兵心理弹性水平研究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程序
5.2 结果
6.分析与讨论
6.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6.1.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兵源地上的差异
6.1.2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衔级上的差异
6.1.3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6.2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6.2.1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衔级上的差异
6.2.2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6.2.3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6.2.4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6.2.5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兵源地上的差异
6.3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6.3.1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兵源地上的差异
6.3.2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衔级上的差异
6.3.3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6.3.4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独生子女和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6.4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6.5 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6.6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作用
7.建议
7.1 部队要关注官兵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生活事件
7.2 根据不同衔级的官兵的心理状态分层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7.3 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官兵心理弹性,进而提高其心理一致感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军人生活事件量表
附录 B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附录 C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
附录 D 团体心理辅导反馈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现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郑美娟. 钦州学院学报. 2017(08)
[2]心理弹性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 刘金鑫,张水淼,尉壮壮,于波,杨悦,李佳美,邓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7(11)
[3]领悟社会支持和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 张水淼,李新利,崔轶,蔡文鹏,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02)
[4]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J]. 朱美侠,蔡丹,武云露,Zhang XiaoChi,Juergen Margraf. 心理科学. 2016(02)
[5]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实验研究[J]. 魏虹,章周炎.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02)
[6]二炮某部军人心理应激水平与心理弹性、认知偏向和积极情绪的关系[J]. 徐媛媛,蔡云,黄伟容,孟玉峰,谢钧润,石磊,陈珑,彭李,刘波涛,于永菊,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07)
[7]心理弹性、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钢化效应和敏化效应[J]. 叶艳,范方,陈世键,张烨,龙可,唐凯晴,王鹤. 心理科学. 2014(06)
[8]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效果评价[J]. 李晶晶,蔡翥.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9)
[9]心理弹性在武警新兵应付方式与适应不良间的中介效应[J]. 宁连才,贾梦楠,王晓丽,蔡太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8)
[10]心理一致感在警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 胡朋利,李琳,张仲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8)
博士论文
[1]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杨海.第四军医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 陈佩佩.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干预研究[D]. 吕琴.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童年中晚期心理一致感的发展轨迹: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D]. 洪利.上海师范大学 2016
[4]中职生学习投入、大五人格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D]. 沈娅歆.青海师范大学 2016
[5]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干预研究[D]. 周玲霞.赣南师范学院 2015
[6]心理弹性在驻岛官兵情绪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D]. 安晓玉.陕西师范大学 2015
[7]团体咨询对哈萨克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D]. 徐慧俐.新疆师范大学 2015
[8]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D]. 韩丽芳.河北师范大学 2014
[9]军校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刘新焕.河北师范大学 2014
[10]初中生心理一致感、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陈苗苗.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6536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生活事件
2.1.1 生活事件概念
2.1.2 生活事件的测量
2.1.3 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2.2 心理弹性
2.2.1 心理弹性概念
2.2.2 心理弹性的结构
2.2.3 心理弹性测量
2.2.4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2.3 心理一致感
2.3.1 心理一致感的概念
2.3.2 心理一致感的结构
2.3.3 心理一致感的测量
2.3.4 心理一致感的相关研究
2.4 团体心理辅导
2.4.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2.4.2 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
2.5 心理一致感和生活事件、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2.5.1 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2.5.2 生活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2.5.3 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3 研究内容与设计
3.1 问题的提出
3.1.1 已有研究的不足
3.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工具
3.3.3 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2.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2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3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4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各维度差异汇总
4.3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分析
4.3.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4.3.2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4.3.3 武警官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分析
4.4 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间的中介作用
5.团体心理辅导提升武警官兵心理弹性水平研究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程序
5.2 结果
6.分析与讨论
6.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6.1.1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兵源地上的差异
6.1.2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衔级上的差异
6.1.3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6.2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6.2.1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衔级上的差异
6.2.2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6.2.3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6.2.4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6.2.5 武警官兵心理弹性在兵源地上的差异
6.3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6.3.1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兵源地上的差异
6.3.2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衔级上的差异
6.3.3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6.3.4 武警官兵心理一致感在独生子女和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6.4 武警官兵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6.5 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6.6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作用
7.建议
7.1 部队要关注官兵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生活事件
7.2 根据不同衔级的官兵的心理状态分层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7.3 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官兵心理弹性,进而提高其心理一致感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军人生活事件量表
附录 B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附录 C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
附录 D 团体心理辅导反馈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现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郑美娟. 钦州学院学报. 2017(08)
[2]心理弹性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 刘金鑫,张水淼,尉壮壮,于波,杨悦,李佳美,邓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7(11)
[3]领悟社会支持和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 张水淼,李新利,崔轶,蔡文鹏,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02)
[4]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J]. 朱美侠,蔡丹,武云露,Zhang XiaoChi,Juergen Margraf. 心理科学. 2016(02)
[5]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实验研究[J]. 魏虹,章周炎.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02)
[6]二炮某部军人心理应激水平与心理弹性、认知偏向和积极情绪的关系[J]. 徐媛媛,蔡云,黄伟容,孟玉峰,谢钧润,石磊,陈珑,彭李,刘波涛,于永菊,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07)
[7]心理弹性、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钢化效应和敏化效应[J]. 叶艳,范方,陈世键,张烨,龙可,唐凯晴,王鹤. 心理科学. 2014(06)
[8]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效果评价[J]. 李晶晶,蔡翥.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9)
[9]心理弹性在武警新兵应付方式与适应不良间的中介效应[J]. 宁连才,贾梦楠,王晓丽,蔡太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8)
[10]心理一致感在警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 胡朋利,李琳,张仲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8)
博士论文
[1]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杨海.第四军医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 陈佩佩.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干预研究[D]. 吕琴.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童年中晚期心理一致感的发展轨迹: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D]. 洪利.上海师范大学 2016
[4]中职生学习投入、大五人格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D]. 沈娅歆.青海师范大学 2016
[5]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干预研究[D]. 周玲霞.赣南师范学院 2015
[6]心理弹性在驻岛官兵情绪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D]. 安晓玉.陕西师范大学 2015
[7]团体咨询对哈萨克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D]. 徐慧俐.新疆师范大学 2015
[8]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D]. 韩丽芳.河北师范大学 2014
[9]军校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刘新焕.河北师范大学 2014
[10]初中生心理一致感、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陈苗苗.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6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42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