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王世贞墓志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8:06

  本文关键词:王世贞墓志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墓志铭自汉代兴起以后,至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明朝结束了元末动乱,重新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墓志铭创作也达到了封建社会墓志铭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墓志铭写作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写作手法,创作者增多,创作题材一再被拓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能够使死者不朽的文体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请托社会名流或名士来帮自己的亲属,甚至自己创作墓志铭,借助墓志铭创作者的声名来达到扬名于世的效果。在明代求不朽的时代潮流的带动下,因为家世、文名、气节,王世贞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人们争相推崇的墓志铭创作者。根据现存文集统计,王世贞一生创作了249篇墓志铭,是明代创作墓志铭较多的文人。 近年来,随着墓志铭研究的盛行,王世贞墓志铭创作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学术界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力求通过对王世贞所作墓志铭全面而深入的研读,来掌握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具体情况。论文共分为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附录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明代丧葬风俗与墓志铭写作情况,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并借鉴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旨在对丧葬的源流发展做出概括总结,并对历代墓志铭写作情况进行梳理。 第一章详细介绍王世贞的生平、著述及墓志铭写作情况。通过对王世贞生平经历、交游的介绍来把握王世贞的墓志铭创作情况。王世贞一生著述颇丰,尤其在史学、文学方面建树很高。本章还侧重分析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墓主,从中解读王世贞的个人情感指向和他为文、为人的原则。 第二章论述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文学价值,从内容真实和形式巧妙两个方面揭示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特点和技巧。王世贞所作墓志铭内容上以突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主,形式上以生动巧妙见长,所作墓志铭的文学价值较高。 第三章考察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历史文献价值,通过将王世贞墓志铭中对墓主的描述和《明史》列传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进行比较,主要考察王世贞所作墓志铭与《明史》列传的差异,论述《明史》列传对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借鉴。本章还对王世贞通过墓志铭写作所得的润笔费进行考察,进而证明王世贞并非那种为了润笔费而故意阿谀奉承墓主的写作者,他对墓主生平经历及功绩的描写是比较公允的。 结语部分对本文内容以及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价值进行总结和强调。 论文的附录部分是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目录索引,这是对第一章内容的补充说明,也是本论文诸多章节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王世贞 墓志铭 墓主分析 《明史》比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K825.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导论 明代丧葬风俗与墓志铭写作情况11-29
  • 一、明代丧葬风俗11-17
  • 1. 丧葬的起源11-12
  • 2. 历代丧葬风俗概述12-15
  • 3. 明代丧葬制度的传承与变化15-16
  • 4. 丧葬制度与墓志铭16-17
  • 二、明代墓志铭写作情况17-29
  • 1. 墓志铭发展概述17-18
  • 2. 明代墓志铭发展概况18-28
  • 3. 王世贞墓志铭创作28-29
  • 第一章 、王世贞生平、成就及墓志铭写作29-66
  • 一、王世贞生平29-41
  • 1. 家世29-33
  • 2. 生平经历33-36
  • 3. 交游情况36-41
  • 二、王世贞文史成就41-45
  • 1. 王世贞的文学成就41-43
  • 2. 王世贞的史学成就43-45
  • 三、王世贞墓志铭写作情况45-52
  • 1. 愈晚愈见多45-47
  • 2. 地位崇高47-50
  • 3. 不妄作墓志铭50-52
  • 四、王世贞墓志铭墓主分析52-66
  • 1. 达官名臣52-55
  • 2. 儒人处士55-57
  • 3. 仁贾义商57-61
  • 4. 淑妇烈女61-66
  • 第二章 、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文学价值66-75
  • 一、内容真实66-69
  • 1. 为自身真情流露66-68
  • 2. 为他人感同身受68-69
  • 二、形式巧妙69-75
  • 1. 语言灵活70-72
  • 2. 情节生动72-73
  • 3. 描写巧妙73-75
  • 第三章 、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历史文献价值考察75-85
  • 一、王世贞墓志铭写作与《明史》列传人物的对比75-81
  • 1. 《明史》列传与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差异76-80
  • 2. 《明史》列传对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借鉴80-81
  • 3. 王世贞谀墓情况考察81
  • 二、王世贞所作墓志铭润笔费考察81-85
  • 1. 润笔费收受情况81-82
  • 2. 谀墓与润笔费82-85
  • 结语85-86
  • 附录86-101
  • 参考文献101-104
  • 后记104-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汝涛;沂南北寨画像石墓年代与墓主问题平议[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董楚平;关于绍兴印山大墓墓主问题的探讨——兼说绍兴306号墓的国属问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蒋南华;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天文图像及墓主身份考释[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酒泉魏晋墓的墓主可能是西凉王李f燵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5 赵琦;河北省沽源县“梳妆楼”元蒙古贵族墓墓主考[J];中国史研究;2003年02期

6 吴桂兵;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的形制、墓主及其他——两晋偏室墓研究之一[J];东南文化;2003年09期

7 谢礼波;用词岂能拉郎配[J];咬文嚼字;2003年03期

8 黎石生;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主再议[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3期

9 张崇宁;;太原金胜村251号墓主探讨[J];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01期

10 贺云翱;;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试考[J];东南文化;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懿陆;;句町王墓主考释[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王志高;;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蠡测——兼论孙吴时期的宗室墓[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岩;;墓主画像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姚草洰;;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墓主研究述评[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九卷)[C];2014年

5 陈博翼;;跋《明秦府承奉正康公墓志铭》[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尚民杰;;唐代宫人、宫尼墓相关问题探讨[A];唐史论丛(第十六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举有;马王堆墓主之争三十年[N];中国文物报;2004年

2 徐州楚王陵管理处 葛明宇 孙凤娟;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墓主应为夷王刘郢客[N];中国文物报;2004年

3 本报通讯员 沈季;破解老山汉墓女墓主之谜的人[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龙军;湖南大型砖石明清古墓有新发现[N];光明日报;2005年

5 记者 王科;我国五千年前即成功施行开颅手术[N];人民日报;2001年

6 记者王慧敏;确定墓主身份指日可待[N];人民日报;2003年

7 周年荣;百年难解之谜:榕江水族古墓[N];贵州民族报;2006年

8 任江华;靖安东周大墓主棺开启[N];人民日报;2007年

9 徐蕾;六朝古墓墓主只是平民身份[N];南昌日报;2007年

10 徐蕾;梅湖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棺木[N];南昌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丽利;楚卜筮简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霍蕾;商墓随葬品的摆放位置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童黎明;试论中原地区西周时期铜戈的器用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琼;广西秋江史前墓地试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金海旺;隋唐时期石质葬具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张海燕;王世贞墓志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明;试析辽海史前玉器[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王世贞墓志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44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