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吴绮骈体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3:00

  本文关键词:吴绮骈体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吴绮 《林蕙堂全集》 骈文 文学思想 艺术特色 地位


【摘要】:吴绮(1619-1694),字园次,晚号听翁,号“红豆词人”。籍隶歙溪,寓居江都(今江苏扬州)。吴绮生于明末,明亡后入清做官,一度任湖州知府。清贫的家世、苦涩的生活没有阻挡其读书、创作的志气;故国的衰亡、新朝的建立也没有磨灭其为官的理想。他生性坦荡、为人洒脱。因与满人产生矛盾后,毅然“拂衣竟去”,“幡然将归,隐于康山”,此后专意访友、著述。一生著述颇丰,今存有《亭皋集》、《艺香词》、《林蕙堂文集》(三者与散曲合成《林蕙堂全集》)、《岭南风物记》、《扬州鼓吹词序》、《选声集》、《记红集》、《唐诗永》、《宋金元诗永》、《萧瑟词》,未见流传者《四声蕊宝》、《听翁六怀》、《燃松隶事》、《汇古图编》、《三芝集》、《巾箱诗词二韵》、《彤史》、传奇《忠愍怨》、《啸秋风》、《绣平原》等。本文以吴绮的骈体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骈文内容的把握,深入探究其骈文的创作思想、艺术特点以及其人其文在明清之际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全文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地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起、吴绮研究状况,并借此阐述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简述吴绮的家世、生平、交游和著述。因有汪超宏先生所著《吴绮年谱》,本章尽量简略。先对吴绮的家世进行简要叙述;接着概括吴绮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追求及心态,为后文骈体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然后概述其交游情况;最后在著述部分主要是述评其著作,因已有学者对其著作做了梳理,故本节较简略,以补充既有研究中的空白为目的。 第二章是对其骈体文进行具体研究。本章是论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是在总结吴绮骈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其文学的创作思想。然后结合具体的作品、朋友及后人们的评论对其骈文的艺术特点展开探讨。 第三章主要讨论吴绮及其骈体文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及影响。吴绮在清代文坛上是极为活跃的文人,曾多次号召组织文人集会,其文才超群,在他周围团聚一大批文化名流,本章通过人与作品之间的互证,呈现出吴绮在清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关键词】:吴绮 《林蕙堂全集》 骈文 文学思想 艺术特色 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K825.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第一节 选题缘起7-8
  •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8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8-10
  • 第一章 家世、生平、著述与交游考述10-28
  • 第一节 家世10-13
  • 第二节 生平13-18
  • 第三节 著述与交游18-28
  • 一、著述18-21
  • 二、交游21-28
  • 第二章 骈体文研究28-69
  • 第一节 骈文源流28-30
  • 第二节 吴绮骈体文的主要内容30-43
  • 第三节 吴绮骈体文的艺术特征43-60
  • 第四节 吴绮骈体文反映出的文学思想60-65
  • 第五节 吴绮骈体文的地位与影响65-69
  • 一、清代骈体文的发展简述65-66
  • 二、吴绮骈体文在明清文坛上的地位及影响66-69
  • 结束语69-70
  • 主要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忠;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2 莫山洪;骈文学发展史刍议[J];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 莫山洪;骈文·骈文的界定·骈文发展史[J];柳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莫道才;骈文史分期刍论[J];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5 莫山洪;论初唐四杰对骈文的革新[J];柳州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6 莫山洪;“初唐四杰”称号与骈文[J];柳州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7 陈鹏;;骈文三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玉龙;;怀古与经典——清初怀古词与清词复兴[J];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9 莫山洪;论骈文理论的历史演进[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谭家健;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燕;吴绮湖州为官时期文学活动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江琼;卢照邻骈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谈红英;王勃骈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蓓蕾;吴绮及其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6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656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