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综合评价研究 ——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1 02:26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各级政府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针对农村发展适时出台的重要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但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尚未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仅考虑选址、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等内容,缺乏对农村生活、当地文化习俗的了解,较少分析村民的公共活动需求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缺少对当地传统村落、文化和空间资源的保护,因此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功能的缺失,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外部公共空间作为连接新型农村社区外部环境与室内活动的纽带,是居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空间的整体协调能够增加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外部公共空间的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大部分学者对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研究停留在定性分析上,未能建立有效的综合评价研究体系。本文尝试着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以期对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归纳了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评价体系框架图
3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评价体系建立333.3基于ISM模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通过文献梳理提取的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评价指标,可以看到影响因素众多并且之间相互影响,很难通过判断进行影响因子的分类。为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影响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探寻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本文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各因素对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影响的结构模型。3.3.1解释结构模型(ISM)一个系统的构成离不开一个个看似孤立却又有着相互联系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不同元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构造结构模型能够有助于深入了解系统中各元素内在逻辑联系。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简称ISM)能够为复杂系统的分析提供高效便捷的帮助。ISM最初由美国学者Warfield教授在1973年提出的一种解决复杂系统中个元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方法[81]。ISM是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相对模糊的复杂系统,通过多种维度的分析包括专家经验的判断,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能力,将系统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最终构造出一个多级递阶关系的结构模型。ISM的核心步骤就是对邻接矩阵的建立以及可达矩阵的运算分解,具体步骤如图3.3所示。图3.3ISM建模流程Fig.3.3ISMflowchart
4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实证研究514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实证研究本文第3章完成了外部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外部公共空间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但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研究,除了单纯的从理论角度研究之外,将其参与主体村民纳入研究范围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本章将通过对四川天府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实证研究,运用总结的评价体系,挖掘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建设和使用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将首先通过初步大片区调研验证指标体系是否合理,进而通过深入调研对构建12个四级指标和38个五级指标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最终通过建立的方法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正态分布赋权法和OWA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4.1初步调研与指标验证4.1.1研究对象与范围本文研究对象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东片区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在这个区域内选取评价的新型农村社区。四川天府新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城市成都的核心区域,集科技创新、现代制造、高端商务于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何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直接关乎片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由于选取的研究区域位于城市近郊,受城镇化影响较大,社区居民对外部公共空间需求较强烈,现已建成的农村社区其公共空间现状也存在较多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研究价值。研究区域如图4.1所示。图4.1研究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Fig.4.1Mapofgeographicallocationofresearchare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会专题[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04)
[2]基于SWOT分析的川西平原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 李杰. 特区经济. 2019(03)
[3]韩国新村运动中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及启示——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J]. 符莘悦,朱鹏举.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4]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J]. 柏琳洁. 智库时代. 2019(11)
[5]滕尼斯“共同体/社会”分类的类型学意义[J]. 张国芳. 学术月刊. 2019(02)
[6]新型农村社区“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循环实证分析[J]. 伊庆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9)
[7]空间再造与资源配置: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新社区建设[J]. 李增元,周平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8]建筑业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动力机制[J]. 任宏,高景鑫,蔡伟光,杜永杰,马先睿.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04)
[9]苏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公共设施适老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黄任,范凌云,郝转,黄林杰,罗锦贤,严依晗. 住宅与房地产. 2018(18)
[10]基于场所理论的大学校园景观改善对策——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为例[J]. 邹沛翰. 现代园艺. 2018(08)
博士论文
[1]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 黄蕾.兰州大学 2017
[2]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D]. 刘锐.华南理工大学 2017
[3]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D]. 刘长民.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 张卫静.山东大学 2013
[5]村落共同体的边界变迁与村落转型[D]. 陆保良.浙江大学 2012
[6]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 赵之枫.清华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社区发展模式下西安市社区侨务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汪依清.西北大学 2018
[2]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研究[D]. 蔡雅芸.青岛大学 2018
[3]公众参与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D]. 张磊.西南交通大学 2018
[4]伊川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D]. 杜超.河南科技大学 2018
[5]浙江省乡村社区公共空间重构策略研究与实践[D]. 纪敏.浙江大学 2017
[6]白村:农业产业化导向下关中新型农村社区空间规划模式研究[D]. 刘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7]基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研究[D]. 欧阳川月.西南交通大学 2017
[8]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在地化设计研究[D]. 张宏.福建师范大学 2017
[9]基于居民满意度调研的西安市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研究[D]. 李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10]多学科视角下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策略研究[D]. 王文静.北京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4112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评价体系框架图
3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评价体系建立333.3基于ISM模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通过文献梳理提取的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评价指标,可以看到影响因素众多并且之间相互影响,很难通过判断进行影响因子的分类。为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影响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探寻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本文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各因素对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影响的结构模型。3.3.1解释结构模型(ISM)一个系统的构成离不开一个个看似孤立却又有着相互联系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不同元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构造结构模型能够有助于深入了解系统中各元素内在逻辑联系。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简称ISM)能够为复杂系统的分析提供高效便捷的帮助。ISM最初由美国学者Warfield教授在1973年提出的一种解决复杂系统中个元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方法[81]。ISM是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相对模糊的复杂系统,通过多种维度的分析包括专家经验的判断,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能力,将系统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最终构造出一个多级递阶关系的结构模型。ISM的核心步骤就是对邻接矩阵的建立以及可达矩阵的运算分解,具体步骤如图3.3所示。图3.3ISM建模流程Fig.3.3ISMflowchart
4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实证研究514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实证研究本文第3章完成了外部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外部公共空间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但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研究,除了单纯的从理论角度研究之外,将其参与主体村民纳入研究范围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本章将通过对四川天府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实证研究,运用总结的评价体系,挖掘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建设和使用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将首先通过初步大片区调研验证指标体系是否合理,进而通过深入调研对构建12个四级指标和38个五级指标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最终通过建立的方法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正态分布赋权法和OWA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4.1初步调研与指标验证4.1.1研究对象与范围本文研究对象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东片区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在这个区域内选取评价的新型农村社区。四川天府新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城市成都的核心区域,集科技创新、现代制造、高端商务于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何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直接关乎片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由于选取的研究区域位于城市近郊,受城镇化影响较大,社区居民对外部公共空间需求较强烈,现已建成的农村社区其公共空间现状也存在较多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研究价值。研究区域如图4.1所示。图4.1研究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Fig.4.1Mapofgeographicallocationofresearchare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会专题[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04)
[2]基于SWOT分析的川西平原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 李杰. 特区经济. 2019(03)
[3]韩国新村运动中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及启示——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J]. 符莘悦,朱鹏举.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4]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J]. 柏琳洁. 智库时代. 2019(11)
[5]滕尼斯“共同体/社会”分类的类型学意义[J]. 张国芳. 学术月刊. 2019(02)
[6]新型农村社区“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循环实证分析[J]. 伊庆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9)
[7]空间再造与资源配置: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新社区建设[J]. 李增元,周平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8]建筑业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动力机制[J]. 任宏,高景鑫,蔡伟光,杜永杰,马先睿.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04)
[9]苏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公共设施适老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黄任,范凌云,郝转,黄林杰,罗锦贤,严依晗. 住宅与房地产. 2018(18)
[10]基于场所理论的大学校园景观改善对策——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为例[J]. 邹沛翰. 现代园艺. 2018(08)
博士论文
[1]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 黄蕾.兰州大学 2017
[2]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D]. 刘锐.华南理工大学 2017
[3]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D]. 刘长民.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 张卫静.山东大学 2013
[5]村落共同体的边界变迁与村落转型[D]. 陆保良.浙江大学 2012
[6]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 赵之枫.清华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社区发展模式下西安市社区侨务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汪依清.西北大学 2018
[2]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研究[D]. 蔡雅芸.青岛大学 2018
[3]公众参与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D]. 张磊.西南交通大学 2018
[4]伊川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D]. 杜超.河南科技大学 2018
[5]浙江省乡村社区公共空间重构策略研究与实践[D]. 纪敏.浙江大学 2017
[6]白村:农业产业化导向下关中新型农村社区空间规划模式研究[D]. 刘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7]基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研究[D]. 欧阳川月.西南交通大学 2017
[8]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在地化设计研究[D]. 张宏.福建师范大学 2017
[9]基于居民满意度调研的西安市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研究[D]. 李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10]多学科视角下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策略研究[D]. 王文静.北京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4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9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