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我国农村微型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15:52
  改善农村地区贫穷落后局面,缓解甚至完全消除农村贫困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好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资本逐钱”的属性特征使得各类农村金融资本纷纷撤出农村市场,而流向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或东部沿海城市,致使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一直匮乏。作为传统金融资源的重要补充,微型金融为贫困地区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类金融信贷和服务,在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农村减贫的重要源泉。本文聚焦于农村微型金融,在准确把脉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现状以及对农村减贫影响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及其减贫效应发挥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指引,为有效实现农村微型金融发展与农村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文章在相关理论基础概述的基础上,首先剖析农村减贫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分析我国农村微型金融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解析农村微型金融的减贫效应机制,并构建计量模型识别农村微型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及路径机制;接着,总结农村微型金融减贫的国际经验,并得出对中国的启示;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及其减贫效应发挥的对策建议。主要研...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农村微型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


我国四大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变化趋势

趋势图,农村,比重,西部地区


-20-度13.85%;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次之,两个地区的减贫比重分别为72.33%和72.89%,年均减贫速度分别为12.06%和12.15%;中部地区减贫比重和减贫速度最低,分别为71.15%和11.86%。图3.1我国四大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变化趋势图3.2我国四大区域农村减贫比重和减贫速度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农村减贫规模方面,还是在农村减贫速度方面,四大区域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且,西部地区的减贫规模最大,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最大且减贫空间最大。东部地区的减贫速度最高,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速度最高。(2)不同地区的农村减贫差异

趋势图,农贷,余额,农业


-26-当前农业信贷占比低于农业产值占比,由此说明我国涉农信贷发展较落后,难以满足当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也即,涉农信贷供需矛盾突出。另外,导致我国涉农信贷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涉农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弱化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及信贷供给。我国国有银行自1994年起就实施了商业化改革,以致于部分针对“三农”的乡镇网点大量缩减,涉农业务也大幅度减少。在此背景下,农村信用社逐步发展壮大,开始占据农村市常但是,自2010年起,农村信用社也加入了商业化改革行列,股份制改革推动着农村信用社不断改制重组为农商行。因为主体业务发生改变,改制后的农商行不再享受中央和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不得不减少对“三农”的信贷供给。另一方面,涉农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户大多实力有限,信贷偿还能力弱且缺少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在市场化体制下,涉农金融机构不得不压低涉农信贷规模,并根据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授信情况进行信贷审批,最终导致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的信贷规模孝审批时间长且手续繁琐等问题。图3.3我国涉农贷款余额占比和农业GDP占比变化趋势(2)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由于资本具有逐利的本质,并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致使资本回报率处于较低水平,所以,现阶段的农村地区仍有大量资金外流到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统计数据表明,从绝对差值来看,近10年间我国农村地区的存贷差(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空间耦合协调分析[J]. 郭远智,周扬,刘彦随.  经济经纬. 2019(01)
[2]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研究——基于4023户农户微观数据的断点回归[J]. 武丽娟,徐璋勇.  南方经济. 2018(05)
[3]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农与西部地区减贫效应分析——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J]. 刘宏霞,汪慧玲,谢宗棠.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03)
[4]多维贫困的空间集聚与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傅鹏,张鹏,周颖.  财经研究. 2018(02)
[5]普惠金融如何实现精准扶贫?[J]. 朱一鸣,王伟.  财经研究. 2017(10)
[6]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动态减贫效应研究——基于435个贫困县的经验分析[J]. 刘芳,刘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7]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基于门槛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梦缘,宋坤,谌希,汪璐.  金融发展研究. 2017(04)
[8]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J]. 陈丽贞,陈丽珊.  中外企业家. 2016(20)
[9]农村金融发展减贫的门槛效应与区域差异——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 傅鹏,张鹏.  当代财经. 2016(06)
[10]基于PSTR模型的农村金融渠道减贫效应分析[J]. 付兆刚,张启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3362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62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