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下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15:47
本文构建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及生产无效率方程,并进行极大似然参数回归。根据测算的农业资本和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边际产量,分析农业技术物化的农业资本和农业劳动力的经济转化效果显著的原因;根据测算的农业资本和农业劳动力的替代弹性,阐述要素持续发挥的替代效应是农业资本和农业劳动力发生规模报酬递减的本质;根据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模型性质的分析,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高在农村劳动力接替过程提供动力。以此具体研究农村劳动力与农业科技之间存在的接替关系。然后,根据生产无效率方程实证研究结果以及模型性质,从农业技术、农村人才技能、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接替的影响因素,再根据影响因素确定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涉及的相关责任主体(组织机构),同时基于新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理论,将政府纳入农村劳动力接替影响因素的相关责任主体并分析其作用,而后分析责任主体作用和内在联系。最后,基于农业科技支撑理论,构建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农业技术反馈体系以及农业政策调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体系。同时为保障该体系有...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1.5.1 重新界定相关概念
1.5.2 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管理学问题研究
1.5.3 解释我国农业资本和农业劳动力规模报酬递减本质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人口老龄化
2.1.2 农业中年劳动力与老年劳动力
2.1.3 农村劳动力接替
2.1.4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计量经济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4 公共政策理论
2.2.5 农业科技支撑理论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3.1 随机前沿分析法(SFA)
3.1.1 模型1:Battese和 Coelli(1992)的模型范式
3.1.2 模型2:Battese和 Coelli(1995)的模型范式
3.1.3 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参数回归方法
3.1.4 模型选择
3.2 随机前沿生产模型构建
3.2.1 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变量
3.2.2 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变量
3.2.3 农村农业随机前沿生产模型与生产无效率方程构建
第4章 农村劳动力接替与农业科技关系研究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模型检验与参数估计
4.3 模型参数分析与问题提出
4.4 农业科技对农村劳动力接替的支撑研究
4.4.1 基于农业资本与农业技术关系分析
4.4.2 基于产出弹性和边际产量分析
4.4.3 基于替代弹性分析
4.4.4 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
第5章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影响因素及相关主体研究
5.1 影响因素分析
5.1.1 农业技术方面
5.1.2 农村人才技能方面
5.1.3 农村人口老龄化方面
5.1.4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方面
5.2 基于影响因素确定责任主体
5.2.1 农业科技创新机构
5.2.2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5.2.3 农林高等院校
5.2.4 农户
第6章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体系构建
6.1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
6.2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体系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
6.2.1 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6.2.2 优化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6.2.3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6.2.4 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建设
6.2.5 加强政府的政策宏观调控力度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7.1.2 农业生产“要素替代机制”提高农村生产力
7.1.3 农业科技支撑农村劳动力接替过程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替代资源变异度的增量缓冲设定方法研究[J]. 张俊光,李凯. 管理评论. 2019(03)
[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吗?[J]. 贺胜兵,刘友金,段昌梅. 财经研究. 2019(03)
[3]异质型劳动力对技术效率的差异化影响及其机理[J]. 黄建强,戴素强. 学习与实践. 2019(02)
[4]基于前景理论的跨市场状态转移多阶段资产配置研究[J]. 王佳,金秀,王旭,李刚. 中国管理科学. 2018(12)
[5]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J]. 郑功成. 人民论坛. 2018(36)
[6]农村劳动力转移、市民化与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基于三个层面的实证检验[J]. 刘蕾,匡萍,刘倩.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2)
[7]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和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陈秋霖,许多,周羿.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6)
[8]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J]. 李谷成,李烨阳,周晓时.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
[9]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J]. 程名望,贾晓佳,俞宁. 管理世界. 2018(10)
[10]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会降低农地产出率吗?[J]. 仇童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老龄化问题应对研究[D]. 韩振秋.中共中央党校 2018
硕士论文
[1]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徐夙.南京邮电大学 2018
[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D]. 王甜甜.吉林大学 2016
[3]农村老年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陈锦泉.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66635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1.5.1 重新界定相关概念
1.5.2 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管理学问题研究
1.5.3 解释我国农业资本和农业劳动力规模报酬递减本质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人口老龄化
2.1.2 农业中年劳动力与老年劳动力
2.1.3 农村劳动力接替
2.1.4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计量经济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4 公共政策理论
2.2.5 农业科技支撑理论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3.1 随机前沿分析法(SFA)
3.1.1 模型1:Battese和 Coelli(1992)的模型范式
3.1.2 模型2:Battese和 Coelli(1995)的模型范式
3.1.3 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参数回归方法
3.1.4 模型选择
3.2 随机前沿生产模型构建
3.2.1 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变量
3.2.2 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变量
3.2.3 农村农业随机前沿生产模型与生产无效率方程构建
第4章 农村劳动力接替与农业科技关系研究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模型检验与参数估计
4.3 模型参数分析与问题提出
4.4 农业科技对农村劳动力接替的支撑研究
4.4.1 基于农业资本与农业技术关系分析
4.4.2 基于产出弹性和边际产量分析
4.4.3 基于替代弹性分析
4.4.4 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
第5章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影响因素及相关主体研究
5.1 影响因素分析
5.1.1 农业技术方面
5.1.2 农村人才技能方面
5.1.3 农村人口老龄化方面
5.1.4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方面
5.2 基于影响因素确定责任主体
5.2.1 农业科技创新机构
5.2.2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5.2.3 农林高等院校
5.2.4 农户
第6章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体系构建
6.1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
6.2 农村劳动力接替的科技支撑体系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
6.2.1 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6.2.2 优化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6.2.3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6.2.4 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建设
6.2.5 加强政府的政策宏观调控力度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7.1.2 农业生产“要素替代机制”提高农村生产力
7.1.3 农业科技支撑农村劳动力接替过程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替代资源变异度的增量缓冲设定方法研究[J]. 张俊光,李凯. 管理评论. 2019(03)
[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吗?[J]. 贺胜兵,刘友金,段昌梅. 财经研究. 2019(03)
[3]异质型劳动力对技术效率的差异化影响及其机理[J]. 黄建强,戴素强. 学习与实践. 2019(02)
[4]基于前景理论的跨市场状态转移多阶段资产配置研究[J]. 王佳,金秀,王旭,李刚. 中国管理科学. 2018(12)
[5]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J]. 郑功成. 人民论坛. 2018(36)
[6]农村劳动力转移、市民化与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基于三个层面的实证检验[J]. 刘蕾,匡萍,刘倩.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2)
[7]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和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陈秋霖,许多,周羿.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6)
[8]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J]. 李谷成,李烨阳,周晓时.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
[9]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J]. 程名望,贾晓佳,俞宁. 管理世界. 2018(10)
[10]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会降低农地产出率吗?[J]. 仇童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老龄化问题应对研究[D]. 韩振秋.中共中央党校 2018
硕士论文
[1]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徐夙.南京邮电大学 2018
[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D]. 王甜甜.吉林大学 2016
[3]农村老年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陈锦泉.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66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6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