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生态与生计:渝东南喀斯特地区农民生计可持续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8 16:02
  生计方式与人们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对生态与扶贫问题重视增加,一系列的生态改善、精准扶贫、科技下乡、企业引进等行动,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传统生计变迁及地方生态、生活的改变。这种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伴随问题与机遇,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是渝东南喀斯特地貌槽谷地区一个民族村落过去几十年从生计脆弱到生计可持续的变迁过程。该村生计变迁以科研团队、企业与政府为主的三种外部力量协同作用为转折,也是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过程的一部分。本文所指的生计可持续与“可持续生计”概念相同。在梳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喀斯特地区外力协同作用下的生计可持续发展”,提出“生计可持续变迁过程和外力介入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定位。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法等对渝东南喀斯特槽谷石漠化地区外力赋权下农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缘起与意义、田野点概况、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这些信息是认识该村生计变迁必不可少的背景性资料。第二部分为论文第...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态与生计:渝东南喀斯特地区农民生计可持续的人类学研究


酉阳县行政区划图

槽谷,山地,相对位置


为妥帖处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代化问题提供思路,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研究,主要适用于中国西南喀斯特槽谷地形区,亦可作为类似地区与相关问题的参考。二、 田野点概况(一)区位与自然地理概况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南部,“脚踏四省”,是出渝达鄂、湘、黔的重要门户,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至 2017 年底,酉阳县幅员面积 5173 平方公里,辖 39 个乡镇,户籍人口 85.26 万人,常住人口为 54.91 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另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共 18 个民族,语言为川渝官话。泔溪镇位于酉东槽谷区,距县城 54 公里,镇域面积 153 平方公里。镇上居民点沿交通要道与麻旺河和槽谷带走向一致,呈带状分布。泉孔位于泔溪镇中部北约 4 公里,距县城 58 千米(图 1)。西北接泔溪镇大板村,东北接车田乡,南邻泔溪镇泔溪村,泉孔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为乡道白车路(Y010)、白泡路(Y011),均为为已硬化的水泥路,渝怀铁路从村域西部倚山过境。

顺层坡,槽谷,实景,全貌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孔村域呈南北走向,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村内地形以丘陵为主,东体坡地区域(图 2),西南部为槽谷平坝区。幅员面积 26 平方公里30127 亩,耕地面积 6300 亩,林地面积 30127 亩。全村海拔主要集中0米之间,占全村的52.65%,海拔高度小于510米的地区占全村面积的度大于 710 米的地区占全村面积的 22.39%,全村人口多数分布于其(图 3)。泉孔全村坡度大于 25°的面积占全村面积的 66.83%,主坡区域和槽谷两侧陡坡区域,坡度在 15°至 25°之间的面积占全村%,坡度小于 15°的面积占全村面积的 14.3%,主要为村域山体缓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下乡中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J]. 李云新,吕明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贫困山区农户土地流转及撂荒行为探究──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份农户问卷调查[J]. 苏春慧,毕如田,刘慧芳,郭永龙.  农学学报. 2019(02)
[3]农户家庭生计策略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FPS微观数据[J]. 陈良敏,丁士军,陈玉萍.  财经论丛. 2020(03)
[4]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及问题分析[J]. 陈磊,熊康宁,杭红涛,陆娜娜,郭涛,闵小莹.  世界林业研究. 2019(03)
[5]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J]. 刘相军,孙九霞.  旅游学刊. 2019(02)
[6]生计风险、可行能力与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基于农业扶贫的三个案例[J]. 方珂,蒋卓余.  社会保障研究. 2019(01)
[7]生态补偿扶贫背景下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研究[J]. 吴乐,靳乐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8]半城镇化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J]. 汤青,李扬,陈明星,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8)
[9]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贫困人口生计诉求调查研究——以宁武县和代县为例[J]. 李茜,张航瑞.  农学学报. 2018(05)
[10]西南喀斯特地区贫困成因及对策分析——以贵州为例[J]. 王永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博士论文
[1]城边村日常生活与生计策略的民俗志研究[D]. 李向振.山东大学 2016
[2]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空间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 薄立明.武汉大学 2015
[3]我国农户生计可持续能力评价研究[D]. 冯茹.大连理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旅游地环境变迁对居民生计方式的影响研究[D]. 江郁涛.广西大学 2018
[2]红星一牧场哈萨克牧民生计方式调适研究[D]. 孙荣垆.石河子大学 2017
[3]傣族生计变迁的生态人类学研究[D]. 杨索.云南大学 2016
[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政策研究[D]. 王磊.东北石油大学 2016
[5]小村庄里的“大棚”:[D]. 董丽霞.复旦大学 2012
[6]重庆喀斯特槽谷土地利用模式的探讨[D]. 张润甲.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68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68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