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1:18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对人民生活保障、社会稳定与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农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下降、污染排放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形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此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农业效率作为衡量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关乎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农业效率只关注农业的经济产出,往往忽略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紧密联系的生态环境因素,未能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因此,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农业生态效率成为度量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粮食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保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国粮食主产区也面临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并且区域间农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阻碍了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农业生态效率对于了解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状况,缩小区域间农业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以经济增长...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技术路线图

流动型,交互效应,负向,机理


效应”对相邻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通过劳动、资本等低质量生产要素在相邻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流动,促进相邻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水平的提升。其二,“回馈效应”对相邻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通过吸收相邻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高质量生产要素,一方面会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其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会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业生产趋于粗放,阻碍其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提升。图2-1要素流动型交互效应影响机理二、技术溢出型传导机制技术溢出型交互效应表示农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对相邻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传导主要有以下三种效应:其一,区域间技术交流产生人才流动效应。随着不同地区的农业人才流动,农业生态技术也得到不断地扩散,而这种农业生态技术在不同地区扩散的过程中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技术人员由于种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等领域的流动,使得生态农业技术在区域间得到溢出。正向影响较高级要素流入正向影响较高级要素流出负向影响发达地区扩散效应各类要素劳动资本贸易回馈效应相邻地区欠发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胡平波,钟漪萍.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2)
[2]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研究——基于SBM和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J]. 李根,刘家国,李天琦.  中国管理科学. 2019(11)
[3]城乡差距、农业生产率演进与农业补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余航,周泽宇,吴比.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4]农业生态效率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定位研究[J]. 张杨,陈娟娟.  中国软科学. 2019(10)
[5]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周亮,车磊,周成虎.  地理学报. 2019(10)
[6]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J]. 杨骞,王珏,李超,刘鑫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10)
[7]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J]. 郑丽楠,洪名勇.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5)
[8]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政策效应及时空差异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 王蕾,于成成,王敏,杜栋.  软科学. 2019(09)
[9]教育如何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基于我国农村不同教育形式的实证分析[J]. 杨芷晴.  中国软科学. 2019(08)
[10]环保投资占比最优化:基于生态效率的考量[J]. 徐辉,韦斌杰,张大伟.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8)

博士论文
[1]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 林锦彬.福建农林大学 2018
[2]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评价分析与对策选择[D]. 王宝义.山东农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52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452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