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下的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以松阳县兴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7 23: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它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充分体现。我国乡村地区保有大量的非遗资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乡村保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非遗保护,社区(community)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非遗保护中,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表述,社区既要参与价值的判定、项目的管理,也是开展保护的主要力量,社区参与是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本论文研究是以松阳县兴村为中心,以社区参与为视角,在廓清非遗保护中社区概念的基础上,围绕作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载体的兴村红糖工坊,阐述社区如何通过红糖工坊来实现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基于非遗保护中社区的特殊性,探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认同度以及主体性,反思社区如何更好地参与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来。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社区的认识、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社区参与旅游开发、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关...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红糖工坊(笔者拍摄于2018年1月24日)
图 3.2 工坊内的工具展示图(笔者拍摄于 2018 年 11 月 7 日)可否认,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展示物品是通过一定流程,经过权威专家鉴定后进博物馆陈列展示,而具有非遗主题博物馆属性的红糖工坊大量陈列兴村村活中熟悉的实物,因目的而收集,因意义而陈列,“民众曾经熟悉的或日常
山水风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张程程. 中国市场. 2018(27)
[2]博弈论视角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 蒋雪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5)
[3]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困境和思路[J]. 熊礼明,薛其林. 长沙大学学报. 2018(03)
[4]以社区参与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J]. 安德明.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5]社区参与、仪式庆典与村落整合——以广西恭城平地瑶盘王节为例[J]. 冯智明,甘金凤.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地方文化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 刘峥. 现代交际. 2017(24)
[7]基于社区参与视角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成都三圣花乡“五朵金花”为例[J]. 黄子璇.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4)
[8]从“社会”到“社区”:走向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界定[J]. 朱刚. 民族艺术. 2017(05)
[9]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乔宇.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9)
[10]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县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以山西祁县文化局为例[J]. 钱永平.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2)
博士论文
[1]社区参与民族非遗旅游资源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D]. 吴肖淮.天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适度融合研究[D]. 张湘华.吉首大学 2017
[2]社区参与理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孔祥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社区参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卢丽.西北师范大学 2010
[4]我国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廖静娴.四川师范大学 2007
[5]乡村旅游运营机制研究[D]. 卢杨.东北财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3241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红糖工坊(笔者拍摄于2018年1月24日)
图 3.2 工坊内的工具展示图(笔者拍摄于 2018 年 11 月 7 日)可否认,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展示物品是通过一定流程,经过权威专家鉴定后进博物馆陈列展示,而具有非遗主题博物馆属性的红糖工坊大量陈列兴村村活中熟悉的实物,因目的而收集,因意义而陈列,“民众曾经熟悉的或日常
山水风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张程程. 中国市场. 2018(27)
[2]博弈论视角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 蒋雪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5)
[3]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困境和思路[J]. 熊礼明,薛其林. 长沙大学学报. 2018(03)
[4]以社区参与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J]. 安德明.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5]社区参与、仪式庆典与村落整合——以广西恭城平地瑶盘王节为例[J]. 冯智明,甘金凤.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地方文化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 刘峥. 现代交际. 2017(24)
[7]基于社区参与视角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成都三圣花乡“五朵金花”为例[J]. 黄子璇.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4)
[8]从“社会”到“社区”:走向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界定[J]. 朱刚. 民族艺术. 2017(05)
[9]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乔宇.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9)
[10]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县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以山西祁县文化局为例[J]. 钱永平.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2)
博士论文
[1]社区参与民族非遗旅游资源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D]. 吴肖淮.天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适度融合研究[D]. 张湘华.吉首大学 2017
[2]社区参与理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孔祥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社区参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卢丽.西北师范大学 2010
[4]我国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廖静娴.四川师范大学 2007
[5]乡村旅游运营机制研究[D]. 卢杨.东北财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3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2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