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三治互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微观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12:2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论述,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从理论上看,治理体系变革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在良性互动中走向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治理体系变革与中国农村自治实践逐渐走向多元共治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本文立足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微观机制,从乡村社会出发解构其社会秩序的获得和维持机制,描绘其现实发展中的成果、困境与应对之道。在全面把握乡村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评估乡村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自治、法治、德治三种方式的效度和限度。本文主要框架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写作思路和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论文写作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正文,包括论文的第二、三、四、五章。第二章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在学理层面阐述了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微观机制这一命题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第三章是乡村治理体系和微观机制的历史梳理,系统阐述了乡村治理体系的过去和现行框架,以及整体框架下的乡村治理微观机制。第四章是乡村治理体系和微观机制的现实图景,这一章的写作思...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治互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微观机制研究


治理水平分析

治理水平,类型图


在治理失范的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机制基本被打破、道德约束力低,扭转治理失范的困境,全面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在高效治理的同时也付出了较为昂贵的成本,整个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强法弱德型自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村民的道德观念,重塑村庄的道德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道德规范行为、引导社会风尚的作用,就能不断的降低法治的成本,逐渐发展到 A2,最终进步到 A1。而 A3 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比较契合的是在自治基础上推行德治的乡村治理,自治和德治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了治理的稳定性、同时维持着原本的治理成本,在 B1 的基础上提高治理的效率却不增加治理成本。由此可以看出,高效率的社会治理必须建立在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这种治理体系下治理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治理成本却因为乡村社会的道德发育情况而有所不同,道德约束力越强的乡村其治理成本越低。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法治和德治必须依托自治发挥作用,加强法治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理效率,德治的有效运作能够降低社会治理的水平,建设强法重德的乡村自治就能实现乡村善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以1949—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考察[J]. 吴建征,武力.  湖北社会科学. 2018(12)
[2]“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J]. 何阳,孙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6)
[3]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J]. 俞可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4]关于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若干思考[J]. 谢乾丰.  社会科学动态. 2018(04)
[5]乡镇社会治理中的“混合模式”:突破与局限——来自浙江桐乡的“三治合一”案例[J]. 胡洪彬.  浙江社会科学. 2017(12)
[6]乡贤群体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政治逻辑与机制构建[J]. 白现军,张长立.  南京社会科学. 2016(11)
[7]中国城镇化战略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构[J]. 黄建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8]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J]. 颜德如.  理论探讨. 2016(01)
[9]德治、法治与自治:基于社会建设的地方治理创新[J]. 郑晓华,沈旗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4)
[10]资源下乡与分利秩序的形成[J]. 王海娟,贺雪峰.  学习与探索. 2015(02)



本文编号:3544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44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