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1:24
  人际交往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所谓人际交往是指学生个体于社会生活中,双方之间能够顺畅进行意见沟通、信息情报的互动过程。同辈群体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之一,双方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的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寄宿学生备受社会关注,他们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隐形劳动力,一直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近年来,因人际交往问题所引致的校园冲突事件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且不利于和谐平安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急需对农村寄宿中学生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加以重视和关注。通过查阅、研读先前文献可知,对于中学生的研究,倾向于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侧重于探究其心理健康,且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居多,而对农村寄宿中学生这个特殊的对象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鲜见。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笔者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对农村寄宿中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因素追根溯源,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自下而上,层层分析,由外到内,发现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表征表现为6方面:交往互动少,对他人漠然;情绪善变,矛盾凸显;过于关注他人语言和神态;与异性接触困难,规避异性来往;...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1.1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模式发生变化
        1.1.2 中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凸出
        1.1.3 相关人际交往的指导缺失
    1.2 概念界定
        1.2.1 农村寄宿中学生
        1.2.2 同辈群体
        1.2.3 人际交往困难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关于青少年同辈群体人际交往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人际需求理论
        1.4.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1.4.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1.1 扎根理论
        2.1.2 案例分析法
        2.1.3 文献分析法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收集
        2.3.1 预访谈
        2.3.2 正式访谈
    2.4 研究信效度
        2.4.1 信度检验
        2.4.2 研究效度
    2.5 研究伦理
    2.6 研究工具
        2.6.1 研究者本人
        2.6.2 数字录音笔和QSR Nvivo12.0(简称N12)
    2.7 DJ寄宿制学校背景介绍
第3章 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行为特征分析
    3.1 人际交往困难的农村寄宿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3.1.1 交往互动少,对同学漠然
        3.1.2 情绪善变,矛盾凸显
        3.1.3 过于关注他人神态和言语
        3.1.4 与异性接触较少,规避异性来往
        3.1.5 无知心好友,渴望真心朋友
        3.1.6 交往过于追求自我,功利化
    3.2 小结
第4章 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的影响因素
    4.1 家庭因素
        4.1.1 家庭教养文化
        4.1.2 家庭结构
        4.1.3 家庭氛围
        4.1.4 留守类型
    4.2 学生个体因素
        4.2.1 学生性格
        4.2.2 “学生圈”文化
        4.2.3 个体心理障碍
        4.2.4 个体认知障碍
    4.3 学校因素
        4.3.1 形式教育的局限
        4.3.2 学校环境的局限
    4.4 社会因素
        4.4.1 社交媒体
        4.4.2 社会文化
    4.5 小结
第5章 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的举措
    5.1 学生个体方面
        5.1.1 主动参与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1.2 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
        5.1.3 控制克服消极情绪,传递正能量情绪
    5.2 学校方面
        5.2.1 设置多种类型的人际交往课程,使其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5.2.2 采取多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方式,耐心指导帮助解决困扰
        5.2.3 提供各类样式的人际交往平台,激发学生交往热情活力
    5.3 家庭方面
        5.3.1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其感受家庭的关爱
        5.3.2 实行民主温和的教养方式,培养正确的交往观
        5.3.3 关注而非全身心控制,给予适当的交往自由
    5.4 社会方面
        5.4.1 打击不良风气的传播,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5.4.2 限制中学生手机使用,加强网络道德宣传
第6章 结论、研究创新和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一) 著作类
    (二) 学位论文类
    (三) 期刊类
附录
    附录一 受访学生基本信息表
    附录二 受访教师基本信息表
    附录三 访谈提纲设计
    附录四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李群,陈庆华.  中国特殊教育. 2019(08)
[2]浅析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J]. 布海璐,毛维国.  心理月刊. 2019(01)
[3]家庭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J]. 韩阿珠,张国宝,苏普玉,范新瑶,毛海龙,王晓艳,朱涵瑜,张然,吴菁,杨会.  中国学校卫生. 2018(12)
[4]“五育”并重发展素质教育[J]. 李建华.  人民教育. 2018(21)
[5]关系泛化与差序传播: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及其人际交往研究[J]. 徐鹤,郑欣.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8)
[6]青少年网络娱乐行为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以对晋冀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的调查为例[J]. 吴娟,石琬若,梁越,杨东芳.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8)
[7]共享式传播:青年同辈群体中网络语言流动研究[J]. 赵呈晨,郑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8]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技能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J]. 龚沁宜,曹华.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02)
[9]奥尔夫教学法对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障碍的干预研究[J]. 李昕昕.  上海教育科研. 2017(11)
[10]西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路径方法述评[J]. 廖青,肖甦.  外国教育研究. 2017(10)

博士论文
[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态度的自我调节研究[D]. 梁宇颂.华中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单亲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负面影响研究[D]. 陈童.东北财经大学 2018
[2]义务兵人际交往适应障碍项目计划书[D]. 刘向贵.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重组家庭子女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 张培莹.重庆大学 2018
[4]农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忽视问题及家庭政策研究[D]. 马晓燕.天津理工大学 2018
[5]中职学生的家庭结构、依恋关系与其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 陶嘉强.四川师范大学 2018
[6]高中生同辈群体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殷慧敏.华中师范大学 2017
[7]农村留守儿童疏离感与偏差行为的关系: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D]. 王华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7
[8]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人际交往品德培养研究[D]. 张杰.山东师范大学 2017
[9]离异型单亲家庭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研究[D]. 唐瑾.山东师范大学 2017
[10]当代中国人际交往中的宽容观念的重建[D]. 刘娟.西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95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95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