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师集体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02:06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迟滞,且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农村学校里没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的瓶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教师集体却能把帕夫雷什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办成了教育界的圣地。这个教师集体无疑给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那么苏氏为什么能把帕夫雷什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办成教育界的圣地?帕夫雷什的教师集体又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吗?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从研究的视角再次走进苏霍姆林斯基。希冀从他生命的源头和生命过程中去寻找答案,从还原帕夫雷什教师集体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希冀从事件最本源的过程里抽象出教师集体形成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为我国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从苏氏的生活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探索其农村教师集体观形成的渊源。第三部分高度概括了苏氏农村教师集体观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主要从还原帕夫雷什教师集体形成的过程中一窥帕夫雷什教师集体形成的奥秘。第五部分是对我国农村教师集体建立...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苏氏农村教师集体观的渊源
    一、苏氏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对农村教师集体观产生的影响
    二、对马卡连柯教师集体观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章 苏氏农村教师集体观的基本内容
    一、农村教师集体的内涵
    二、农村教师集体的优越性
    三、农村教师集体的特殊使命
第三章 苏氏领导下的帕夫雷什教师集体形成
    一、教师集体源自集体的劳动生活
    二、教师集体源自人关心人、人对人负责
    三、教师集体源自丰富的智力生活
    四、教师集体的稳固源自另一支教师队伍的建立
第四章 对我国农村学校教师集体建立的启示
    一、正视我国农村教师集体发展的阻滞因素
    二、校长是农村教师集体的灵魂
    三、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乡村教师缘何离职——组织嵌入理论视角的阐释[J]. 刘胜男,赵新亮.  教育发展研究. 2017(Z2)
[2]重塑社会活力:性别图景中的乡村教师和学校[J]. 郑新蓉,姚岩,武晓伟.  妇女研究论丛. 2017(01)
[3]苏霍姆林斯基对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的中肯批评[J]. 吴盘生.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6(Z2)
[4]苏联教师集体理论回眸——兼对当前教师群体相关研究的反思[J]. 徐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1)
[5]可贵的质疑 中肯的批评——苏霍姆林斯基《前进》一文简介[J]. 吴盘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3(01)
[6]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J]. 李镇西.  比较教育研究. 2010(03)
[7]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集体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李文霞.  成人教育. 2010(01)
[8]发生学方法与历史研究[J]. 张乃和.  史学集刊. 2007(05)
[9]今天的帕夫雷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J]. В·Ф·杰尔卡奇,肖甦,姜晓燕.  比较教育研究. 2007(04)
[10]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启示[J]. 肖甦.  教育研究. 2004(08)

硕士论文
[1]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成因比较研究[D]. 王春梅.河南大学 2014
[2]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教育思想研究[D]. 董婷婷.南京师范大学 2014
[3]苏霍姆林斯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研究[D]. 凌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4]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D]. 杨黎鸣.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研究[D]. 周路希.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 倪寿英.苏州大学 2008
[7]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必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探析[D]. 张丹丹.上海师范大学 2007
[8]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D]. 姚庆.南京师范大学 2006
[9]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 宁团红.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41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41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