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建构与影响机理研究 ——以西安市鱼化寨为例
发布时间:2022-04-16 08:23
乡愁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表征了人与地之间的情感联结。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为识别乡愁个体差异、探索乡愁影响机理、解读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愁现象与问题,本研究以西安市鱼化寨为案例地,以城中村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社会调查,依托建构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进行了解构。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乡愁的总体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乡愁的影响机理展开了探讨。最后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提出了流动人口的乡愁纾解对策。研究发现:(1)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是恋地情结与怀旧情感交织的复杂心理体验,兼具时间、空间和地方属性。(2)鱼化寨流动人口的乡愁程度偏重、色彩偏浓,总体上流动人口对故乡的恋地情结比怀旧情感强烈。(3)乡愁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与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婚姻状况、户籍地等因素有关。(4)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影响机理可总结为:时空隔离催生了乡愁,居住体验缓和了乡愁,社会融合消解了乡愁,人口学特征和唤醒因素使乡愁更加多样化。(5)流动性时代的乡愁是对城镇化道路的深切反思,是社会转型中的精神阵痛和对现代性的集体逃...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2.3 国内研究动态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理论层面
1.3.2 实践层面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区选择
1.4.2 问卷内容
1.4.3 数据采集
1.5 研究方法
1.5.1 质性研究
1.5.2 扎根理论分析
1.5.3 数理统计
1.5.4 结构方程模型
1.6 技术路线
1.7 特色和创新点
1.7.1 研究对象的针对性
1.7.2 研究思路的新颖性
第二章 乡愁概念维度与影响因素建构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人本主义理论
2.1.2 地方理论
2.2 乡愁概念维度解构
2.2.1 概念辨析
2.2.2 解构过程
2.2.3 维度解析
2.3 乡愁影响因素建构
2.3.1 时空隔离
2.3.2 居住体验
2.3.3 社会融合
第三章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差异特征
3.1 案例地与样本构成
3.1.1 案例地概况
3.1.2 样本构成特征
3.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3.2 乡愁总体特征分析
3.2.1 恋地情结维度
3.2.2 怀旧情感维度
3.3 人口学特征与乡愁差异
3.3.1 性别、年龄
3.3.2 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
3.3.3 婚姻状况
3.3.4 户籍地
第四章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影响机理
4.1 乡愁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4.1.1 时空隔离特征
4.1.2 居住体验特征
4.1.3 社会融合特征
4.2 乡愁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检验
4.2.1 初始模型构建
4.2.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与修正
4.3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4.3.1 时空隔离与乡愁
4.3.2 居住体验与乡愁
4.3.3 社会融合与乡愁
4.3.4 影响路径分析
4.4 乡愁影响机理总结
第五章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纾解对策
5.1 流动性时代的乡愁导向
5.1.1 城镇化道路的深切反思
5.1.2 社会转型中的精神阵痛
5.1.3 现代性的集体逃避
5.2 流动人口的乡愁现状与问题
5.2.1 家与乡的分离与再造
5.2.2 进退失据的两难境地
5.2.3 失根式消极地方感
5.2.4 乡愁的记忆与纾解
5.3 流动人口的乡愁纾解对策
5.3.1 消解时空隔离: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
5.3.2 提升居住体验:理性规划城中村改造
5.3.3 深化社会融合: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645926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2.3 国内研究动态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理论层面
1.3.2 实践层面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区选择
1.4.2 问卷内容
1.4.3 数据采集
1.5 研究方法
1.5.1 质性研究
1.5.2 扎根理论分析
1.5.3 数理统计
1.5.4 结构方程模型
1.6 技术路线
1.7 特色和创新点
1.7.1 研究对象的针对性
1.7.2 研究思路的新颖性
第二章 乡愁概念维度与影响因素建构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人本主义理论
2.1.2 地方理论
2.2 乡愁概念维度解构
2.2.1 概念辨析
2.2.2 解构过程
2.2.3 维度解析
2.3 乡愁影响因素建构
2.3.1 时空隔离
2.3.2 居住体验
2.3.3 社会融合
第三章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差异特征
3.1 案例地与样本构成
3.1.1 案例地概况
3.1.2 样本构成特征
3.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3.2 乡愁总体特征分析
3.2.1 恋地情结维度
3.2.2 怀旧情感维度
3.3 人口学特征与乡愁差异
3.3.1 性别、年龄
3.3.2 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
3.3.3 婚姻状况
3.3.4 户籍地
第四章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影响机理
4.1 乡愁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4.1.1 时空隔离特征
4.1.2 居住体验特征
4.1.3 社会融合特征
4.2 乡愁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检验
4.2.1 初始模型构建
4.2.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与修正
4.3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4.3.1 时空隔离与乡愁
4.3.2 居住体验与乡愁
4.3.3 社会融合与乡愁
4.3.4 影响路径分析
4.4 乡愁影响机理总结
第五章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乡愁纾解对策
5.1 流动性时代的乡愁导向
5.1.1 城镇化道路的深切反思
5.1.2 社会转型中的精神阵痛
5.1.3 现代性的集体逃避
5.2 流动人口的乡愁现状与问题
5.2.1 家与乡的分离与再造
5.2.2 进退失据的两难境地
5.2.3 失根式消极地方感
5.2.4 乡愁的记忆与纾解
5.3 流动人口的乡愁纾解对策
5.3.1 消解时空隔离: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
5.3.2 提升居住体验:理性规划城中村改造
5.3.3 深化社会融合: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64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4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