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乡村治理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06 18:33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国的农民一直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与农民密切相关的乡村治理则是中国迈进现代化进程之中的重要议题。而乡村治理的模式一直关乎着农民的生活方式、乡村内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及组织调动、一定区域内的公共资源的分配和调动、乃至国家的稳定。直到现在,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依然是学者研究的显学。研究古代权力结构下的中国乡村问题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社会的变迁。观中国古代社会,自秦开始,历朝历代实行的制度皆是“秦制”的延续,这样一种以郡县制度为体现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上千年,直至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决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级文明的变化。而伴随着现在工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工业革命传递到中国以后,中国社会的不断工业化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转变,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后的许多方面,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方式完全不同的乡村治理方式。而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二元剪刀差”的“买单者”,使得问题日益凸显。而想要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必须通过分析数千年来中国历史中权力结构的变迁以及工业化...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四、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公元前221 年—1840 年)
第一节 乡里权力体系的构建
一、乡里组织的诞生与发展
二、乡里组织的职能、形态及其演变
三、以王权为核心的乡里制度性控制原理
第二节 乡里阶级等级制度
第三节 民间组织的权力结构
第四节 官方与民间组织对于乡里经济、人身管理控制权的争夺
第五节 传统社会中乡村治理的绩效
第二章 近代社会的乡村治理模式(1840 年—1949 年)
第一节 中华民国政府的地方自治
一、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畅想
二、军阀混战时期的地方自治
三、南京中央政府的地方自治
第二节 近代乡村精英的乡村治理模式
第三节 近代乡村的治理绩效
第三章 建国之后乡村治理模式(1949 年—1979 年)
第一节 土地革命后的乡村政权重建
第二节 整体模式的乡村社会
第三节 乡村精英的更迭
第四节 乡村治理模式与绩效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后的乡村治理模式(1979 年—2019 年)
第一节 包产到户以及“乡政村治”的形成
第二节 乡镇政府行为的变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浪潮下村干部和农民的变化
第四节 乡村治理模式的绩效
第五章 中国未来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历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中国历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启示
第三节 未来乡村治理模式的展望
第四节 政府有限主导——合作模式
一、政府有限主导-合作模式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7166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四、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公元前221 年—1840 年)
第一节 乡里权力体系的构建
一、乡里组织的诞生与发展
二、乡里组织的职能、形态及其演变
三、以王权为核心的乡里制度性控制原理
第二节 乡里阶级等级制度
第三节 民间组织的权力结构
第四节 官方与民间组织对于乡里经济、人身管理控制权的争夺
第五节 传统社会中乡村治理的绩效
第二章 近代社会的乡村治理模式(1840 年—1949 年)
第一节 中华民国政府的地方自治
一、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畅想
二、军阀混战时期的地方自治
三、南京中央政府的地方自治
第二节 近代乡村精英的乡村治理模式
第三节 近代乡村的治理绩效
第三章 建国之后乡村治理模式(1949 年—1979 年)
第一节 土地革命后的乡村政权重建
第二节 整体模式的乡村社会
第三节 乡村精英的更迭
第四节 乡村治理模式与绩效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后的乡村治理模式(1979 年—2019 年)
第一节 包产到户以及“乡政村治”的形成
第二节 乡镇政府行为的变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浪潮下村干部和农民的变化
第四节 乡村治理模式的绩效
第五章 中国未来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历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中国历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启示
第三节 未来乡村治理模式的展望
第四节 政府有限主导——合作模式
一、政府有限主导-合作模式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7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75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