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传统文明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7-03-30 04:21

  本文关键词:传统文明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的人或人群所使用的,是他们的具体的历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而任何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内含着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或者说,都是一种特定的文明观。纵观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各项农业数据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粮食安全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总体状况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都严重,尤其以“大非洲之角”最为突出。这些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生产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厄立特里亚作为该地区的一部分,由于长期沿用落后的灌溉方式及水资源管理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下,当地人民长期饱受粮食危机的困扰,国家长期贫困,社会文明程度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厄立特里亚传统灌溉方式弊端的日益显现,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亟待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灌溉方式——引洪灌溉系统被逐步引入厄立特里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引进,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厄立特里亚社会的不断进步。 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进步、合理成分的积淀,文明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现如今,不仅仅在非洲地区,放眼全球,依然存在着许多像厄立特里亚这样的国家。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国内粮食危机严重、文明进步与保护传统文化相矛盾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快其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变革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向便成为其努力的重点。而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这些国家同样要注意如何避免过度照搬西方的模式,而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无论优秀与否均弃之如鄙夷的一边倒的文明发展方式。厄立特里亚灌溉模式的变革,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探索不仅仅促进了厄立特里亚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是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众多贫穷落后的国家以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创造性的指导意义,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文明进步的探索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厄立特里亚 灌溉方式 生产方式 文明转变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0;N0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9-11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1-12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2-13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13-15
  • 第一章 厄立特里亚传统农业灌溉方式15-33
  • 第一节 厄立特里亚概况15-19
  • 一、社会概况15-18
  • 二、农业概况18-19
  • 第二节 厄立特里亚的传统农业灌溉方式19-25
  • 一、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状况20-24
  • 二、传统农业灌溉方式浅析24-25
  • 第三节 传统农业灌溉方式的突出问题25-27
  • 一、厄立特里亚传统灌溉农业的基本特征25-26
  • 二、传统灌溉方式的突出问题剖析26-27
  • 第四节 传统灌溉方式下的厄农业生产生活及文化27-33
  • 一、传统灌溉方式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27-28
  • 二、传统灌溉方式下的厄立特里亚社会文明及文化28-33
  • 第二章 厄立特里亚传统灌溉方式的转变33-43
  • 第一节 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水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33-35
  • 第二节 生产方式的变革——引洪灌溉方式的引入35-39
  • 一、引洪灌溉系统简介36-37
  • 二、实例分析:厄瓦蒂拉巴(WADI LABA)地区引洪灌溉系统的试行37-39
  • 第三节 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厄立特里亚农业生产及社会进步的影响39-43
  • 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农业生产的促进39-40
  • 二、生产方式的转变对社会进步的推动40-43
  • 第三章 传统转变的思考43-57
  • 第一节 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向43-49
  • 一、对于文明及文明转变的释义44-45
  • 二、由灌溉方式的发展衍生出的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45-48
  • 三、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阻抗与适应48-49
  • 第二节 厄传统的转变对非洲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49-52
  • 一、厄立特里亚传统转变问题的典型性49-50
  • 二、对非洲落后国家推进现代文明进程的借鉴50-52
  •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的反思52-57
  • 一、文明是渐变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实现53-54
  • 二、对发展中国家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向的启示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63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的情况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平;论黑非洲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2 林玉成;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途径[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3 肖陆军;赵昕;;社会文明:内涵、特征与战略目标[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王立忠;一个“哲学之谜”的猜射[J];东岳论丛;1993年06期

5 宋斌;;“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辩义[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6 陈东景,徐中民;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干旱区研究;2001年01期

7 苗东升;;文明的转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谌中和;先秦农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9 李祖扬,邢子政;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回顾和反思[J];南开学报;1999年03期

10 杨永华;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与中国三农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能锋;蓄水坑灌法土壤水分运动分布的田间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2 张玉华;生态文明的历史与观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文明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76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