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生存状态与社会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2:1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促进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对加快农民工深度城镇化、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居在上海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在“魔都”的生存状态作出白描,从城市化的视角分析其在城市社会的融合现状,最终探讨影响其向城市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促进我国外来人口社会融合及外来人口(农民工)深度城市化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和依据。 上海是中国的首位城市、经济中心,也是拥有移民传统的城市,更是全国农村人口的主要流入中心地之一;同时上海作为全球生产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有别于一般性的中国城市。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如何生活在高消费的“全球城市”?正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城中村”成为部分来沪外来人口聚居的特殊城市空间。文中选择了23个较为典型的城中村作为研究区域,以在此居住满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生活、公共权益享有和社区生活三方面透视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继而测量该群体在城中村这一非正规社区中的社会融合程度,最终从个体和流入地两个层面探析影响其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上海城市社会管理提供相关参考。 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论文全文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选题背景和缘由,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章梳理了社会融合的概念,归纳国内外学者对移民群体社会融合研究的主要议题,指明本文的研究空间。第三章首先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然后交代本文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最终厘定本文实证部分的研究框架。第四、五、六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第四章主要从经济生活、公共权益、社区生活三方面定性定量的描述该群体在上海市的生存状态。第五章首先探讨农民工的城市化与社会融合之间关系,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社会融合所包含的维度结构,最后测量该群体社会融合的水平。第六章从被调查者个体和流入地两个层面探讨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文中主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制约外来人口向城市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第七章总结全文,对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出总结和回答,最终对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C912.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社会融合概念与内涵
2.1.1 社会融合概念
2.1.2 社会融合内涵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社会融合的方向模式
2.2.2 社会融合的测量维度
2.2.3 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
2.2.4 社会融合的促进模式
2.3 既有研究评述
第三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
3.1 概念界定
3.1.1 城中村
3.1.2 外来人口
3.1.3 社会融合
3.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3 研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生存状态
4.1 研究对象特征分析
4.1.1 外来人口家庭户主个体特征
4.1.2 外来人口家庭特征分析
4.2 城中村外来人口生活状况的分析框架
4.3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生活状况分析
4.3.1 经济生活状况分析
4.3.2 公共权益享有状况分析
4.3.3 社区生活状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测量
5.1 理论框架
5.1.1 外来人口城市化过程与社会融合过程
5.1.2 社会融合的维度测量指标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描述
5.2.1 研究方法
5.2.2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5.3 结果计算与分析
5.3.1 模型检验
5.3.2 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维度结构
5.3.3 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程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探究
6.1 影响因素选取
6.1.1 个体层次因素
6.1.2 流入地因素
6.2 数据与方法
6.2.1 数据描述
6.2.2 模型选取
6.2.3 数据处理
6.3 相关分析与回归结果
6.3.1 相关分析
6.3.2 回归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问卷调查数据
附录二: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5492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C912.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社会融合概念与内涵
2.1.1 社会融合概念
2.1.2 社会融合内涵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社会融合的方向模式
2.2.2 社会融合的测量维度
2.2.3 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
2.2.4 社会融合的促进模式
2.3 既有研究评述
第三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
3.1 概念界定
3.1.1 城中村
3.1.2 外来人口
3.1.3 社会融合
3.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3 研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生存状态
4.1 研究对象特征分析
4.1.1 外来人口家庭户主个体特征
4.1.2 外来人口家庭特征分析
4.2 城中村外来人口生活状况的分析框架
4.3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生活状况分析
4.3.1 经济生活状况分析
4.3.2 公共权益享有状况分析
4.3.3 社区生活状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测量
5.1 理论框架
5.1.1 外来人口城市化过程与社会融合过程
5.1.2 社会融合的维度测量指标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描述
5.2.1 研究方法
5.2.2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5.3 结果计算与分析
5.3.1 模型检验
5.3.2 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维度结构
5.3.3 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程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探究
6.1 影响因素选取
6.1.1 个体层次因素
6.1.2 流入地因素
6.2 数据与方法
6.2.1 数据描述
6.2.2 模型选取
6.2.3 数据处理
6.3 相关分析与回归结果
6.3.1 相关分析
6.3.2 回归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问卷调查数据
附录二: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2 杨安;“城中村”的防治[J];城乡建设;1996年08期
3 李志刚;刘晔;;中国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与空间分异[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4 嘎日达;黄匡时;;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5 汪明峰;林小玲;宁越敏;;外来人口、临时居所与城中村改造——来自上海的调查报告[J];城市规划;2012年07期
6 卢小君;陈慧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与测度——基于大连市的调查数据[J];城市问题;2012年09期
7 王桂新;罗恩立;;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调查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子;叶静怡;;农民工工作经验和工资相互关系的人力资本理论解释——基于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9年01期
9 纪韶;;农民工融入城市调查研究——以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为对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4期
10 彭华民;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J];南开学报;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885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8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