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2:31
本文关键词:“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国是一个人文传统深厚的国家。“尊德性”亦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的科学时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有识者开始对中国文化作全面的反省及价值的重估。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究竟如何定位,成为这一时代的中心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乃一学人群在1940年代创办的《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这是一份在战时及战后的中国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同人刊物。刊物高悬一个目标,即“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这是刊物核心撰述人张其昀、张荫麟、钱穆、谢幼伟、郭斌稣、贺麟、朱光潜等七人及其他作者所秉持的一个信念。按其主编张其昀所言即为:“科学人文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本刊努力的方向。具体的说,就是融贯新旧,沟通文质,,为通才教育作先路之导,为现代民治厚植其基础。” 本文的论述即以此展开。第一章介绍《思想与时代》月刊之创办。一刊物得以创办最重要的因素乃人的因素与时代的因素。张其昀与张荫麟欲意创办刊物建设学术的抱负,与1940年代抗战建国民族复兴的主题相契合,成为刊物得以创办的关键。第二章是对《思想与时代》月刊作者群及刊物内容作全面剖析。尤其关注核心撰述人群体的形成与作用。第三章至第六章,则依照刊物“科学人文化”的主旨,从“融贯新旧”——文化观;“沟通文质”——科学观;“为通才教育作先路之导”——教育观;“学术与政治的互动”——政治言说四个部分依次展开论述,目的在于阐释刊物同人提出的“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究竟为何,意义何在。 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办的一份刊物,《思想与时代》月刊积极谋求的即为总结前一时代的文化(中国的人文传统),代表此一时代的思潮(科学时代的精神),并欲意为后一时代播种(科学人文化的现代教育)。是故,《思想与时代》月刊在时代意义、媒介意义、学术及思想意义三个层面具有深意,应该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科学时代 人文主义 《思想与时代》月刊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C092
【目录】:
- 目录3-7
- 图表目录7-8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绪论10-30
-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意义何在?10-15
- 二、学术史的回顾15-26
- 三、本项研究之缘起26-27
- 四、基本材料与论文框架27-30
- 第一章 《思想与时代》月刊的创办30-47
- 第一节 《思想与时代》月刊创办之渊源——以张其昀为中心的考察30-37
- 一、南高恩师与《学衡》杂志的影响30-33
- 二、《史地学报》折射学问路向与旨趣33-34
- 三、从《时代公论》到《国风》34-37
- 第二节 张其昀张荫麟的会合与《思想与时代》月刊的创办37-41
- 一、以张荫麟编纂国史为契机37-39
- 二、“以学社为中心,负荷国史编纂之业”——二张会合浙大39-41
- 第三节 《思想与时代》与时代的契合41-47
- 一、良好人脉关系奠定创刊的基础41-45
- 二、《思想与时代》契合时代之思想45-47
- 第二章 《思想与时代》月刊作者群及内容剖析47-89
- 第一节 核心撰述人的聚首47-60
- 一、核心撰述人的由来47-49
- 二、竺可桢占居特殊的位置49-50
- 三、核心撰述人群体的形成50-60
- 第二节 《思想与时代》作者群的拓展60-74
- 一、作者群教育背景之分析70-72
- 二、作者群职业背景之分析72-74
- 第三节 《思想与时代》月刊内容之剖析74-77
- 一、《思想与时代》月刊之宗旨74-76
- 二、《思想与时代》月刊内容的分类76-77
- 第四节 《思想与时代》月刊主编之厘正77-82
- 一、张荫麟时期77-81
- 二、郭斌煝和谢幼伟时期81
- 三、张其昀时期81-82
- 第五节 《思想与时代》月刊专刊及丛刊82-89
- 一、纪念张荫麟专刊83-84
- 二、纪念梅光迪专刊84-86
- 三、《思想与时代》丛刊86-89
- 第三章 “融贯新旧”——《思想与时代》月刊的文化观89-122
- 第一节 中国儒家文化之重申与重构89-104
- 一、儒学哲学化之尝试——以朱光潜及贺麟为中心90-98
- 二、孝在中国文化中的时代意义98-104
- 第二节 寻找中西文化之差异104-113
- 一、找寻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105-107
- 二、从价值意识中寻找科学精神107-111
- 三、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111-113
- 第三节 寻找融贯中西文化之途径——现代化之路113-122
- 一、打破对“西洋”文明之迷思113-115
- 二、对现代文明应抱有之态度115-118
- 三、对现代文明的反思118-122
- 第四章 “沟通文质”——《思想与时代》月刊的科学观122-143
- 第一节 “科学家学人群”介绍123-126
- 第二节 科学的统一性126-132
- 一、从相对论与量子论阐释科学的统一性127-129
- 二、以科学统一论消解二元论129-130
- 三、“释学术”——以中国传统话语系统阐释科学的统一性130-132
- 第三节 中国科学何以落后?——与国民性无关的讨论132-136
- 一、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种子与环境133-135
- 二、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制约科学发展135-136
- 第四节 科学有什么用?——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关系136-143
- 一、从中国现实中寻找科学研究课题136-140
- 二、“为科学而科学”:提倡纯粹科学精神140-141
- 三、科学与技术的协调统一141-143
- 第五章 “为通才教育作先路之导”——《思想与时代》月刊的教育观143-170
- 第一节 “通人尤重于专家”——以钱穆大学教育思想为中心143-149
- 一、大学乃“立国精神之发源地与司令台”143-145
- 二、“通人尤重于专家”145-146
- 三、创办大学的理想模式146-149
- 第二节 从柏拉图到怀特海——西方通才教育观念之引介149-157
- 一、在柏拉图与儒家教育思想中寻找支点149-154
- 二、怀特海的教育思想——通才教育辅以专才教育154-157
- 第三节 通才教育观的实践157-170
- 一、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制度158-162
- 二、通才教育之实践——以浙大史地系为中心162-170
- 第六章 学术与政治的互动——以《思想与时代》月刊政治言说为中心170-200
- 第一节 关于定都问题之讨论170-185
- 一、海国精神之重建——南京乎?北平乎?172-174
- 二、首都之国防地位——农业立国乎?工业立国乎?174-180
- 三、均衡发展与陪都设定180-185
- 第二节 关于五权宪法之讨论185-190
- 一、阐述五权宪法之涵义185-187
- 二、“放任权力”与“限制权力”之政制187-188
- 三、对于五权宪法的修正188-190
- 第三节 学术与政治之互动190-200
- 一、理想主义的企向——“学术领导政治”190-196
- 二、学术精英之身份转换196-200
- 结语: “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的历史定位200-206
- 一、《思想与时代》月刊的时代意义200-202
- 二、《思想与时代》月刊的媒介意义202-203
- 三、《思想与时代》月刊的学术及思想意义203-206
- 附录206-219
- 征引文献219-233
- 后记233-23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楼培;;缘悭一面的两位浙大先贤:夏承焘与钱穆——以《天风阁学词日记》为线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素燕;继承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9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