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论贫困治理中的“同情信誉”——基于情感社会学的同情理论

发布时间:2021-06-11 21:27
  从情感社会学的同情理论来看,扶贫的过程也是他人向贫困者表达同情情感和贫困者接受同情情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扶贫对象的同情信誉至关重要,影响着扶贫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文化规则对同情获得者提出的不同要求,同情信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忠实性同情信誉、有限性同情信誉和互惠性同情信誉。分析三种同情信誉的内涵及其在扶贫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同情信誉的提升途径,对促进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家.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论贫困治理中的“同情信誉”——基于情感社会学的同情理论


扶贫过程中互惠性同情信誉的作用机理模型

过程图,信誉,过程,社会团结


图1 扶贫过程中互惠性同情信誉的作用机理模型图1分析了一定社会文化框架和背景下互惠性同情信誉的作用原理,展示了互惠性同情信誉在预防贫困群体社会疏离、促进社会团结方面发挥作用的逻辑过程:按照社会文化框架和常规的社会期望,人们应该对贫困群体的不幸和困境表达同情,贫困者本人也有得到别人同情的需要;根据互惠性的要求,同情一旦发生,贫困者就应该给予同情者以“回报”和“答谢”,这样,同情者和被同情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就会加强,在逐渐增强的情感交流中,积极的情感就得以强化并相互感染,进而促进贫困群体的人际协调和社会适应,最终促进社会团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J]. 陈明星.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5)
[2]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及其影响因素[J]. 朱晓,秦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3]多元与发展:相对贫困的内涵及治理[J]. 向德平,向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4]2020年后乡村反贫困治理转型探析[J]. 费雪莱.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6)
[5]精准扶贫中群众的“求贫”心理与情感治理[J]. 卫小将.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7)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贫困治理战略转型探析[J]. 凌经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7]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的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J]. 王鹏.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2)



本文编号:3225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25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