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化的流行及其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9 19:27
近年来,腐文化在社交网络和文化市场广泛流行开来。本文将腐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在流行文化社会学的框架下,运用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其流行的社会条件与过程,及其流行的机制和影响。腐文化是以理想化的男同性恋爱情故事或受众幻想的男性之间的暧昧和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以男男配对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流行文化。腐文化是在文化全球化、媒介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女性主义思潮全球扩散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下产生的。它起源于日本的耽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欧美、韩国等国家不同类型和气质的腐文化形态相融合。各国的腐文化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融合成了现有的腐文化景观。腐文化迎合了女性的欲望,给受众带来了心理愉悦。商业为其提供了流行的动力和空间。受众本身的生产和传播也促进了它的流行。腐文化的流行,对增进受众对同性恋者的包容程度和对影响其参与支持同性恋者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作用有限。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二)腐文化流行的原因
(三)腐文化的影响
(四)腐女群体的特征
第三节 理论框架及相关概念
(一)理论框架
(二)相关概念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腐文化流行的社会基础与现状
第一节 腐文化流行的社会基础
(一)女性主义思潮与同性恋平权运动的影响
(二)全球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媒介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腐文化的流行过程与现状
(一)日本耽美文化的起源与传入
(二)本土网络小说的流行
(三)欧美斜线文化的传入与真人配对的兴起
(四)我国腐文化的流行现状
第三章 腐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商业对流行的制造与推动
(一)生产与营销——文化工业的制造与推动
(二)“卖腐”——文化工业对受众的迎合
第二节 腐文化的独特内容与女性意识
(一)新颖与反传统的女性视角
(二)高质量的文本
(三)大量而直白的性描写
(四)“拟象”——美少年与美好爱情
第三节 腐文化所属群体的偏好与意义生产
(一)追随潮流——模仿与差异化
(二)同人创作——意义生产与生产者式快感
(三)调侃恶搞——冒犯与抵抗性快感
第四章 腐文化对受众的影响
第一节 样本基本情况
第二节 腐文化受众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腐文化受众对同性恋者的态度
(二)与喜欢男女配对的受众比较
(三)影响腐文化受众对同性恋者态度的因素
第三节 腐文化受众的参与行为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一)文化工业的观念兜售与迎合
(二)受众的意义生产
(三)腐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腐文化受众用)
附录二 调查问卷(喜欢男女cp受众用,仅用于对比)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访谈对象列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写作[J]. 陶佳洁. 当代文坛. 2017(06)
[2]“腐女”群体与耽美亚文化的新媒体传播[J]. 周亦琪,李琦. 传媒观察. 2016(06)
[3]用“言情梗”写“兄弟情”——为什么说《琅琊榜》是“耽美向”作品[J]. 王玉玊. 南方文坛. 2016(02)
[4]再见“美丰仪”与“腐女文化”的逆袭——一场静悄悄发生的性别革命[J]. 邵燕君. 南方文坛. 2016(02)
[5]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影响[J]. 赵柯. 文学教育(下). 2016(01)
[6]时尚的起源与传播——齐美尔的时尚滴漏论及方法论基础[J]. 张杨波. 山东社会科学. 2015(10)
[7]“基本国情”与“高秆麦麸”?——中国电视剧,粉丝社群与腐女文化[J]. 周潞鹭.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5(04)
[8]腐女:“男色”消费时代与女孩们的乌托邦[J]. 张婧易. 名作欣赏. 2015(19)
[9]腐文化对腐女性取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 张露月. 青年作家. 2015(04)
[10]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腐女”——基于性别政治的视角[J]. 陈潇. 金田. 2014(07)
硕士论文
[1]耽美同人小说的魅力与隐忧[D]. 钟文佳.海南大学 2016
[2]耽之于美—耽美文化与同人女群体的人类学研究[D]. 张炜婷.中央民族大学 2013
[3]自我与他者:腐女群体的互动与认同研究[D]. 张红芳.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中国大陆网络耽美文化研究[D]. 柴莹.上海师范大学 2011
[5]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D]. 陆国静.苏州大学 2011
[6]耽美文化在我国大陆流行的原因及其网络传播研究[D]. 苏威.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14329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二)腐文化流行的原因
(三)腐文化的影响
(四)腐女群体的特征
第三节 理论框架及相关概念
(一)理论框架
(二)相关概念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腐文化流行的社会基础与现状
第一节 腐文化流行的社会基础
(一)女性主义思潮与同性恋平权运动的影响
(二)全球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媒介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腐文化的流行过程与现状
(一)日本耽美文化的起源与传入
(二)本土网络小说的流行
(三)欧美斜线文化的传入与真人配对的兴起
(四)我国腐文化的流行现状
第三章 腐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商业对流行的制造与推动
(一)生产与营销——文化工业的制造与推动
(二)“卖腐”——文化工业对受众的迎合
第二节 腐文化的独特内容与女性意识
(一)新颖与反传统的女性视角
(二)高质量的文本
(三)大量而直白的性描写
(四)“拟象”——美少年与美好爱情
第三节 腐文化所属群体的偏好与意义生产
(一)追随潮流——模仿与差异化
(二)同人创作——意义生产与生产者式快感
(三)调侃恶搞——冒犯与抵抗性快感
第四章 腐文化对受众的影响
第一节 样本基本情况
第二节 腐文化受众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腐文化受众对同性恋者的态度
(二)与喜欢男女配对的受众比较
(三)影响腐文化受众对同性恋者态度的因素
第三节 腐文化受众的参与行为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一)文化工业的观念兜售与迎合
(二)受众的意义生产
(三)腐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腐文化受众用)
附录二 调查问卷(喜欢男女cp受众用,仅用于对比)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访谈对象列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写作[J]. 陶佳洁. 当代文坛. 2017(06)
[2]“腐女”群体与耽美亚文化的新媒体传播[J]. 周亦琪,李琦. 传媒观察. 2016(06)
[3]用“言情梗”写“兄弟情”——为什么说《琅琊榜》是“耽美向”作品[J]. 王玉玊. 南方文坛. 2016(02)
[4]再见“美丰仪”与“腐女文化”的逆袭——一场静悄悄发生的性别革命[J]. 邵燕君. 南方文坛. 2016(02)
[5]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影响[J]. 赵柯. 文学教育(下). 2016(01)
[6]时尚的起源与传播——齐美尔的时尚滴漏论及方法论基础[J]. 张杨波. 山东社会科学. 2015(10)
[7]“基本国情”与“高秆麦麸”?——中国电视剧,粉丝社群与腐女文化[J]. 周潞鹭.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5(04)
[8]腐女:“男色”消费时代与女孩们的乌托邦[J]. 张婧易. 名作欣赏. 2015(19)
[9]腐文化对腐女性取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 张露月. 青年作家. 2015(04)
[10]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腐女”——基于性别政治的视角[J]. 陈潇. 金田. 2014(07)
硕士论文
[1]耽美同人小说的魅力与隐忧[D]. 钟文佳.海南大学 2016
[2]耽之于美—耽美文化与同人女群体的人类学研究[D]. 张炜婷.中央民族大学 2013
[3]自我与他者:腐女群体的互动与认同研究[D]. 张红芳.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中国大陆网络耽美文化研究[D]. 柴莹.上海师范大学 2011
[5]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D]. 陆国静.苏州大学 2011
[6]耽美文化在我国大陆流行的原因及其网络传播研究[D]. 苏威.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14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1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