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个案工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21 04:39
大学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希望。但正处于初显成人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并不完全成熟,他们面对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不是单独依靠传统教育就可以解决。有些大学生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的环境与经历影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认知问题、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如果自身不能及时有效的调节,将会不利于大学生个人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培养亲社会行为无论对于个人成长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具有使行为人更容易融入社会的重要功能。在本实践研究中,笔者以长春A大学一名接受笔者社工服务的大学生为个案工作案例,采用认知行为理论、人在情境中理论对本研究中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环境进行分析。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文献分析法进行实际操作,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本案,通过培养案主的亲社会行为,解决案主的不良认知、心理问题与暴力行为,通过本次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个案研究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一些对传统教育补充实践的经验。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研究评述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亲社会行为
2.1.2 大学生
2.1.3 个案社会工作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行为理论
2.2.2 人在情境中理论
2.2.3 社会工作系统理论
第3章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弱化的表现
3.1.1 行为冷漠
3.1.2 不受欢迎
3.1.3 难以融入集体
3.1.4 暴力行为与违反法律
3.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弱化的原因
3.2.1 缺乏正确的社会认知
3.2.2 成长过程中的坏经历影响
第4章 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个案实践分析
4.1 接案阶段
4.1.1 案例背景
4.1.2 接案前的准备工作
4.1.3 建立专业关系
4.2 资料收集与诊断预估
4.2.1 资料收集
4.2.2 诊断预估
4.3 服务目标与计划设计
4.3.1 服务目标
4.3.2 服务计划设计
4.4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4.4.1 改变非理性认识
4.4.2 培养亲社会行为
4.4.3 亲社会行为的支持网络
4.4.4 结案
4.4.5 评估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508789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研究评述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亲社会行为
2.1.2 大学生
2.1.3 个案社会工作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行为理论
2.2.2 人在情境中理论
2.2.3 社会工作系统理论
第3章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弱化的表现
3.1.1 行为冷漠
3.1.2 不受欢迎
3.1.3 难以融入集体
3.1.4 暴力行为与违反法律
3.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弱化的原因
3.2.1 缺乏正确的社会认知
3.2.2 成长过程中的坏经历影响
第4章 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个案实践分析
4.1 接案阶段
4.1.1 案例背景
4.1.2 接案前的准备工作
4.1.3 建立专业关系
4.2 资料收集与诊断预估
4.2.1 资料收集
4.2.2 诊断预估
4.3 服务目标与计划设计
4.3.1 服务目标
4.3.2 服务计划设计
4.4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4.4.1 改变非理性认识
4.4.2 培养亲社会行为
4.4.3 亲社会行为的支持网络
4.4.4 结案
4.4.5 评估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508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0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