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群际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01-13 15:07
  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群际关系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群际关系研究已形成群际接触、外群体非人化、群际帮助、人际过程、情感—认知一致、识解水平和社会分类等七大研究方向。此外,群际关系研究热点从基础性研究向解决实际问题、从基本模型向跨学科跨领域尝试演进,展现了基础和应用双重特征和跨学科潜力。最后,研究对未来群际关系研究的跨领域发展提出了展望。 

【文章来源】:应用心理学. 2020,26(04)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群际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文献发表数量和被引频次年度统计

聚类,图谱,文献,群际关系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图中包含节点数大于33的前7个主要聚类进行汇总,它们代表了2010—2019年间群际关系领域的7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每个节点的剪影度均大于0.8,说明这些聚类内部的同质性指标非常优秀,7个聚类各自包含的节点数、剪影度指标和标签等信息汇总于表1。7个聚类分别为“群际接触”“外群体非人化”“积极回应”“人际过程模型”“群际行为”“具象识解”“社会分类”。其中“群际接触”和“社会分类”是群际关系中的最经典研究视角,前者以Allport(1954)的接触假说为基础,而后者主要涵盖了交叉分类范式(Vanbeselaere,1987)和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Gaertner,Dovidio,Anastasio,Bachman,& Rust,1993)等减少群际偏见的心理学干预研究。“人际过程模型”、“群际行为”和“具象识解”聚类的研究则分别结合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亲密关系的人际过程模型(Reis & Shaver,1988)、情感—认知一致理论(Rosenberg,1968)和识解水平理论(Trope & Liberman,2010)。相较其他5个聚类,外群体非人化(如Kteily & Bruneau,2016)和群际帮助的积极/消极回应(如Halabi,Dovidio,& Nadler,2016)研究在时间线上则相对靠后,但在2010—2019这10年中仍受到了群际关系研究者相当多的关注。

时区,关键词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关键词的词频确定群际关系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关键词往往是研究主题的缩影,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在CiteSpace软件中,仍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2019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阈值设置为“从每个时间切片中选取出现频次排名前30%的关键词,至多100个(Top 30% per slice,up to 100)”。网络图通过“寻径(Pathfinder)”算法和“合并网络裁剪(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策略裁剪。为了在时间分布上观察研究热点的演进,我们选择“时区(TimeZone)”视图,得到如图3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时区图。在图3中可以发现,出现频次较高(节点大小较大)的关键词主要聚集在2010年时区中;而文献中新出现的关键词数量则在2015年时开始明显减少,在2016年经历一波激增后持续下降。其中,出现频率高于50次的关键词的首次出现时间均为2010年,且2010年时区中的关键词节点与随后9年每年时区中的关键词节点都有密集的连接。这说明2010年(以及2010年以前)研究的主题很可能较为基础和宽泛,是后续研究的铺垫。而后续研究的主题和视角很大程度与2010年(及2010年以前)的研究主题有关,可能是对其做出的某种拓展或者结合实际问题的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学研究的动向:基于对美国《心理科学》创刊以来文献的计量分析[J]. 贾海波,梁君英,杨持光,沈模卫.  应用心理学. 2019(03)



本文编号:3586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86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