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09:11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与整个社会的变迁,影响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择业是他们参与社会变迁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每个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青年的职业价值观是青年价值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独特性,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本文以改革开放为研究背景,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职业价值观为研究内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对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进行研究。首先,分三个阶段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基本历程;其次,从职业价值取向、职业实现途径、职业流动三个方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特征;再次,客观分析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带来的重要启示;最后,仍从职业价值取向、职业实现途径、职业流动方面预测了未来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3 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3.2 国外研究现状
3.3 主要成果与局限
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创新点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基本历程
1.1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迷茫与觉醒时期(上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中期)
1.2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趋利与务实时期(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末)
1.2.1 义利观的转变
1.2.2 摆脱传统单位制的束缚
1.2.3 职业范围广泛、职业选择新奇
1.3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进取与多元时期(2000 年至今)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
2.1 职业价值取向的变迁特征:政治型——经济型——自我实现型
2.2 职业实现途径的变迁特征:服从型——被动选择型——主动应变型
2.3 职业选择的流动性渐强
2.3.1 就业地域上,由遵从国家分配到选择经济优越地区
2.3.2 就业岗位上,由热衷全民所有制企业到热衷三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重要启示
3.1 社会转型加速了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2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3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4 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影响了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5 就业制度的演变引导了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转变
第四章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4.1 社会型职业价值取向将受到青年关注
4.2 就业形式更加灵活,职业实现途径更加多样
4.3 职业上的流动性趋势增强
4.3.1 整体上将继续呈现向第三产业流动的趋势
4.3.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促进整体就业率的提升
4.3.3 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端技术性人才需求增多
4.3.4 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逐渐提高
4.3.5 职业选择空间更加广阔,国际就业受到青睐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J]. 厉以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2]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事业的发展[J]. 黄志坚.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1)
[3]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 姚显志,丁汀,白勇. 民族教育研究. 2009(05)
[4]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J]. 胡亚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5]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与启示[J]. 于俊如,史佳华. 思想理论教育. 2009(01)
[6]改革开放30年来青少年价值观的演变特征及教育策略[J]. 薛忠祥. 中国德育. 2008(12)
[7]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J]. 黄波. 思想理论教育. 2008(23)
[8]我国东西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分析[J]. 张存库,李英荣.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6)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 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08(04)
[10]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 卢冬冬.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5)
博士论文
[1]“后单位社会”城市新失业群体的就业适应研究[D]. 黄蕾.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 张媛.长春理工大学 2009
[2]新形势下的我国青年人才科学职业价值观构建[D]. 魏重斌.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2007
[3]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析[D]. 雷腾.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8230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3 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3.2 国外研究现状
3.3 主要成果与局限
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创新点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基本历程
1.1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迷茫与觉醒时期(上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中期)
1.2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趋利与务实时期(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末)
1.2.1 义利观的转变
1.2.2 摆脱传统单位制的束缚
1.2.3 职业范围广泛、职业选择新奇
1.3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进取与多元时期(2000 年至今)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
2.1 职业价值取向的变迁特征:政治型——经济型——自我实现型
2.2 职业实现途径的变迁特征:服从型——被动选择型——主动应变型
2.3 职业选择的流动性渐强
2.3.1 就业地域上,由遵从国家分配到选择经济优越地区
2.3.2 就业岗位上,由热衷全民所有制企业到热衷三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业价值观变迁的重要启示
3.1 社会转型加速了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2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3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4 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影响了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迁
3.5 就业制度的演变引导了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转变
第四章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4.1 社会型职业价值取向将受到青年关注
4.2 就业形式更加灵活,职业实现途径更加多样
4.3 职业上的流动性趋势增强
4.3.1 整体上将继续呈现向第三产业流动的趋势
4.3.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促进整体就业率的提升
4.3.3 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端技术性人才需求增多
4.3.4 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逐渐提高
4.3.5 职业选择空间更加广阔,国际就业受到青睐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J]. 厉以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2]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事业的发展[J]. 黄志坚.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1)
[3]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 姚显志,丁汀,白勇. 民族教育研究. 2009(05)
[4]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J]. 胡亚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5]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与启示[J]. 于俊如,史佳华. 思想理论教育. 2009(01)
[6]改革开放30年来青少年价值观的演变特征及教育策略[J]. 薛忠祥. 中国德育. 2008(12)
[7]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J]. 黄波. 思想理论教育. 2008(23)
[8]我国东西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分析[J]. 张存库,李英荣.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6)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 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08(04)
[10]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 卢冬冬.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5)
博士论文
[1]“后单位社会”城市新失业群体的就业适应研究[D]. 黄蕾.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 张媛.长春理工大学 2009
[2]新形势下的我国青年人才科学职业价值观构建[D]. 魏重斌.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2007
[3]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析[D]. 雷腾.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8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8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