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视域下的社会心理:分化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2-01-26 01:45
疫情会对社会心理产生非均衡性的结构化影响,在固有内在张力和外部冲击力的叠加效应及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分化呈现出结构化、差异化、多元化和显著化的特征。本文从价值、区域、主体、行为、需求五个维度入手对社会心理分化进行了多维审思,并着眼于政治、历史、时代、防控四个逻辑角度对社会心理融合进行了多维建构,试图夯实疫情防控中社会心理的思想基础、体系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找寻社会心理修复的多维路径,以推动社会心理从局部分化趋向整体融合。
【文章来源】:行政与法. 2020,(08)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疫情防控中社会心理分化的多维审思
(一)价值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争锋
(二)区域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内紧外松和外紧内松并存
(三)主体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同情心理和隔阂心理共生
(四)行为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冲突
(五)需求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交织
三、疫情防控中社会心理融合的多维逻辑
(一)政治逻辑:党的领导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政治保障
(二)历史逻辑:家国情怀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历史动力
(三)时代逻辑:共同体意识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时代表征
(四)防控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价值立场
四、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理修复———局部分化到整体融合
(一)社会心理修复的思想基础:科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社会心理修复的体系基础: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三)社会心理修复的实践基础: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和心理重建的协同干预
(四)社会心理修复的制度基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然与实然:基于全国12个试点地区的评估[J]. 池丽萍,辛自强. 心理科学. 2019(04)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化的基本状况、特征与趋势[J]. 贾双跃. 学术界. 2019(07)
[3]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特征及引导[J]. 马丽. 人民论坛. 2018(34)
[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 青觉,徐欣顺. 民族研究. 2018(06)
[5]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涵解读[J]. 马庆钰. 行政管理改革. 2018(03)
[6]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J]. 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4)
[7]社会心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本质关系的理解与运用[J]. 韩丽颖. 教学与研究. 2016(05)
[8]大众偶像崇拜中的社会心理及其疏导[J]. 秦攀博. 理论研究. 2016(02)
[9]社会分化中的意识形态整合[J]. 唐爱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10]在建设幸福城市中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J]. 秦攀博,秦桂平. 攀登. 2014(06)
本文编号:3609564
【文章来源】:行政与法. 2020,(08)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疫情防控中社会心理分化的多维审思
(一)价值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争锋
(二)区域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内紧外松和外紧内松并存
(三)主体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同情心理和隔阂心理共生
(四)行为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冲突
(五)需求维度的社会心理分化: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交织
三、疫情防控中社会心理融合的多维逻辑
(一)政治逻辑:党的领导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政治保障
(二)历史逻辑:家国情怀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历史动力
(三)时代逻辑:共同体意识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时代表征
(四)防控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促进社会心理融合的价值立场
四、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理修复———局部分化到整体融合
(一)社会心理修复的思想基础:科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社会心理修复的体系基础: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三)社会心理修复的实践基础: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和心理重建的协同干预
(四)社会心理修复的制度基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然与实然:基于全国12个试点地区的评估[J]. 池丽萍,辛自强. 心理科学. 2019(04)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化的基本状况、特征与趋势[J]. 贾双跃. 学术界. 2019(07)
[3]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特征及引导[J]. 马丽. 人民论坛. 2018(34)
[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 青觉,徐欣顺. 民族研究. 2018(06)
[5]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涵解读[J]. 马庆钰. 行政管理改革. 2018(03)
[6]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J]. 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4)
[7]社会心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本质关系的理解与运用[J]. 韩丽颖. 教学与研究. 2016(05)
[8]大众偶像崇拜中的社会心理及其疏导[J]. 秦攀博. 理论研究. 2016(02)
[9]社会分化中的意识形态整合[J]. 唐爱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10]在建设幸福城市中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J]. 秦攀博,秦桂平. 攀登. 2014(06)
本文编号:3609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0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