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亦城亦乡型社区的社会工作:永联实践

发布时间:2017-06-10 07:08

  本文关键词:亦城亦乡型社区的社会工作:永联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亦城亦乡型的新型社区。这类社区在社会学意义上兼具农村和城镇两类社区的形貌和特点。与农村和城镇相比,它面临着既相同又独特的社会问题。为此,作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一种新手段的社会工作,在这类社区中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然而,与城市和乡村社会工作研究相比,亦城亦乡型社区社会工作研究几近缺失,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促进该类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丰富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经验,以及解决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论文以苏州市张家港永联村这一亦城亦乡型社区为个案,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村社会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发现,永联村社会工作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根据永联自身的需求发展社会工作,具有极强的本土性;第二,永联辖区内丰厚的社会资本为社会工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地方性推动效果高于行政推动;第四,社区内社会工作发展形成了“企业+政府+民间”三方合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于企业的依赖性过强,影响了社会工作发展的独立性和灵活性;第二,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够,没有规范的督导和评估体系。永联未来的社会工作需要更加注重专业方法和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规范的监督、评估和督导体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组织独立性,从而进一步促进永联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发展。
【关键词】:亦城亦乡型社区 社会工作 本土化 永联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0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区辨10-15
  • 一、亦城亦乡型社区与村改居社区10-12
  • 二、社会工作类型12-13
  • 三、行政性与公益性13
  • 四、慈善与福利13-14
  • 五、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的社会服务14-15
  • 第三节 文献述评15-18
  • 一、文献综述15-18
  • 二、以往研究的评价和本研究的定位18
  • 第四节 研究意义18-19
  • 一、理论意义18
  • 二、实务意义18-19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19
  • 第六节 研究方法和伦理19-23
  • 一、研究方式19-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三、研究伦理21-23
  • 第二章 永联及其社会工作背景23-33
  • 第一节 永联简介23-27
  • 一、永联村地理位置及现状23-25
  • 二、永联村发展历史25-27
  • 第二节 永联社会工作的背景27-33
  • 一、行政环境27
  • 二、思想前提27-28
  • 三、工业基础28-30
  • 四、社会需求30-32
  • 五、小结32-33
  • 第三章 永联社会工作的演进33-56
  • 第一节 永联社会工作的发生与发展33-36
  • 一、社会福利下的社会工作33-34
  • 二、永联社会工作的诞生34-35
  • 三、永联社会工作的发展35-36
  • 第二节 爱心互助街邻里服务中心及其社会工作36-52
  • 一、爱心街邻里服务中心及三大组织简介36-37
  • 二、永联为民基金会37-40
  • 三、永联爱心互助志愿者联合会40-46
  • 四、永联惠民服务中心46-48
  • 五、三大社会组织间及其与企业关系48-51
  • 六、社会工作项目案例51-52
  • 第三节 永合社区的社会工作52-56
  • 一、永合社区社会工作基本情况52-53
  • 二、永合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53-54
  • 三、永合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54
  • 四、“五老”志愿者协会的介绍54-56
  • 第四章 永联社会工作的特点、不足及提升路径56-62
  • 第一节 永联社会工作的特点56-58
  • 一、发展速度快56
  • 二、服务对象明确56-57
  • 三、社会资本丰富57
  • 四、社会工作本土性强57
  • 五、组织发展目标明确57-58
  • 六、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合力58
  • 第二节永联社会工作的不足58-59
  • 一、专业性弱58-59
  • 二、依赖性强59
  • 三、影响力小59
  • 第三节 永联社会工作的提升路径59-62
  • 一、增强专业性60-61
  • 二、减少依赖性61-62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62-64
  • 第一节 结论62-63
  • 第二节 讨论63-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8-69
  • 致谢69-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发祥;闵慧;;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树文;;内地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3 张昱;孙志丽;;社会工作的社会建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冠生;城市、城镇、农村、乡村概念的理解与使用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吴祥钧;村村兼并:“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张家港市永联村兼并之路的剖析[J];唯实;1996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宜钊;专业社会工作与中国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探讨[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亦城亦乡型社区的社会工作:永联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37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