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择偶复制:吸引力的间接推断与择偶意向的直接测量
本文关键词:女性的择偶复制:吸引力的间接推断与择偶意向的直接测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Fisher (1958)提出性选择模型以来,雌性的配偶选择就通常被假定是一个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特征。性选择理论模型假定:雌性是独立于其他雌性的选择和行为选择雄性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偏好在有机体的一生中是固定不变的,是由强大的基因影响导致的。然而,有研究者提出,环境方面包括社会环境,也可以导致群体内择偶偏好的差异。此外,对人类的研究还发现,一种类似于印刻的机制(imprinting-like)也会影响人们对配偶的面部特征的偏好。对人类和非人类动物的研究发现,雌性的配偶选择会受到其他同种雌性(榜样)选择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选择某个特定雄性(目标)做为伴侣的可能性,这被称为择偶复制。通过择偶复制,雌性可以避免评估潜在伴侣有关的代价,包括时间、精力、捕食风险以及其他可能的代价;此外,复制还可以减少评价潜在配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雌性对潜在配偶的辨别能力。早期对择偶复制的探索大多集中于对非人类动物的研究,主要包括鱼类、鸟类,对人类择偶复制的系统研究则相对较晚。目前,国外关于人类择偶复制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而国内对此的研究则非常匮乏。总体来说,本研究通过吸引力和择偶意向两项指标检测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女性是否会表现出择偶复制。具体而言,本研究重点探讨了被试的婚恋情况、目标男性和榜样女性的关系状态、被试自身的吸引力水平等对个体择偶复制效应的影响,此外,研究还检测了个体是否会复制榜样的消极配偶决定。实验1使用两因素的混合设计,首先向被试呈现单独的目标男性图片,要求被试评价吸引力;随后,呈现目标男性和榜样女性配对的图片,并在图片中标明榜样女性的选择意向,要求被试表达自己的择偶意向和再次评价目标男性的吸引力;最后,随机挑选一些男女配对图片,告知被试图片中的男性和女性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要求被试再次表达其择偶意愿。对数据的方差分析发现:(1)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女性存在择偶复制行为:(2)单身和恋爱被试都表现出了择偶复制,然而,她们的复制模型存在差异;(3)目标男性和榜样女性是否处于恋爱关系中,对女性的复制行为的发生没有影响,但是对复制效应的强度存在影响;(4)单身女性对榜样女性的消极选择更为敏感。实验2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个体自身的吸引力水平是否会对择偶复制产生影响。根据被试对自身吸引力的自我评价,我们将被试分为了高吸引力组、中等吸引力组和低吸引力组。实验2仍然使用两因素混合设计,实验过程与实验1总体相同,但更为简短。首先,向被试呈现单独的目标男性图片,要求被试评价吸引力;随后,呈现目标男性和榜样女性配对的图片,并在图片中标明榜样女性的选择意向,要求被试再次评价目标男性的吸引力并表达自己的选择意愿。对数据的方差分析发现:被试自身的吸引力水平会影响其择偶复制,即使在控制了被试的婚恋情况和恋爱经验后,这一效应仍然显著。具体来说,仅仅只有高吸引力组的女性被试显著提高了对榜样女性感兴趣的目标男性的吸引力评价,表现出择偶复制效应,然而,中等吸引力组和低吸引力组的被试则并没有表现出复制行为。
【关键词】:择偶复制 吸引力评级 择偶意向 关系状态 消极配偶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16
- 1.1 择偶复制现象的提出9-10
- 1.2 择偶复制的定义10
- 1.3 择偶复制的适应性意义10-11
- 1.4 择偶复制的相关研究11-15
- 1.5 择偶复制的研究范式15-16
- 2 问题提出16-19
- 2.1 个体的婚恋情况与择偶复制16-17
- 2.2 对消极配偶选择(拒绝)的复制17
- 2.3 目标异性与同性榜样间的关系状态对择偶复制的影响17-18
- 2.4 个体自身吸引力水平对其择偶复制的影响18
- 2.5 吸引力指标和择偶意愿指标18-19
- 3 预实验:实验材料的筛选与评定19-21
- 3.1 目的19
- 3.2 方法19
- 3.3 结果19-21
- 4 实验1:女性的择偶复制21-29
- 4.1 目的21
- 4.2 实验被试21
- 4.3 实验材料21-23
- 4.4 实验过程23
- 4.5 实验结果23-26
- 4.6 讨论26-29
- 5 实验2:个体自身的吸引力对择偶复制效应的影响29-34
- 5.1 目的29
- 5.2 实验被试29
- 5.3 实验材料29
- 5.4 实验过程29-30
- 5.5 实验结果30-32
- 5.6 讨论32-34
- 6 研究总结34-35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40
- 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研课题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廉欢;;单一被试实验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2 一帆;;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年03期
3 李俊刚;;模糊评判技术在心理学研究被试筛选中的应用——以羞怯、退缩学龄前儿童被试选取为例[J];北方经贸;2014年05期
4 张登浩;王登峰;;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5 思欣;;自私的人终究会灭绝[J];少年心世界;2013年12期
6 李海垒;张文新;于凤杰;;青少年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7 池丽萍;苏谦;;青少年依恋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8 李洪曾;吕月华;;设计教育实验方案问题(二)[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3期
9 骆方;郝若平;刘红云;;职业选拔情景中被试作假的实验研究[J];晋阳学刊;2010年02期
10 郑雪;汉、黎、回、蒙古和鄂温克族成人认识方式的比较[J];民族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娟;郭孝军;梁晓;;单一被试实验在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骆方;;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作假的识别量表开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戴海崎;周骏;刘声涛;;认知诊断两大基础研究及其发展述评[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拓;曹亦薇;戴晓阳;;不拟合被试对项目参数估计的影响及对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裴利芳;;领域知识与自我解释策略间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金海洋;王哲;孙宇浩;;不同种系面孔的整体加工[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余军;周纪芗;;“一种多级评分模型及参数估计”的摘要[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丁秀峰;何蔚;;双手协调作业成绩与人格持征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潘开祥;;4—10岁儿童理解辨别量词的动态特征[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郑雯;汪玲;方平;;调节定向、道歉信息框架对宽恕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人类情绪可以是无意识的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之通人事测评技术研究所 孙黎明;评价中心的评价形式(一)[N];组织人事报;2002年
3 王新珠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平面广告的认知与偏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毛伟宾 于睿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我们在用石器时代的大脑进行记忆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李纾 李跃然 苏寅 饶俪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怕浪费心理或阻碍信息共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刘爱萍 李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糟糕的“心理痛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卫杰;先否定后表扬我们为何更高兴[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远平;基于展开反应机制的计算机化自适应人格测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卢光莉;公平启发式理论的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青春;“多少”概念判断标准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闫京江;碰撞时间估计任务中不同线索的作用比较[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声涛;几何类比推理测验用于认知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邱琴;类比推理的转换机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楠茶;心智游移和注意网络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媛媛;内隐幸福感及其与外显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关键;情绪对自主任务转换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3 江宜霖;孤独感个体对社交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5年
4 卢莉莉;生存加工优势的潜在机制:来自自我参照加工的证据[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亚玺;预警、视觉特征提示对短时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6 杨凤娟;多层次幽默理论的论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凯;消极情绪对走神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8 阮征;观点采择方式和采择对象规模对老年人内隐偏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9 邓艳;女性的择偶复制:吸引力的间接推断与择偶意向的直接测量[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陈郭伟;面孔知觉中整体加工与异族效应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女性的择偶复制:吸引力的间接推断与择偶意向的直接测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5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