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中国式酒席文化对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1: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式酒席文化对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们一直在探索能够促进个人或组织知识管理的机理问题,知识的社会文化属性成为知识管理研究过程中的新的焦点,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知识管理新的组织形式,支持着个人或组织的知识转移和共享。然而在中国,特有的酒席文化模式承载了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知识的有效传递和知识的转移是知识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隐性知识,它很难通过正式的网络进行有效的传播,而隐性知识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存在形式。组织所拥有的大多数都是隐性知识,不容易交流和共享,这主要是因为隐性知识具有不可编码、非结构性、与特定组织密切相关、高度个人化特征,传播和转移的难度较大。人际互动、沟通和面对面交流、知识的交流和转移都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 在中国,酒席文化模式已被认为个人和组织知识转移与分享的平台,酒席文化社群主要强调的是松散的且非正式的社群结构。本研究以具备酒席社群特征的社群成员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企图了解酒席文化模式的结构以及酒席文化模式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通过理论演绎、构建模型等一系列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并综合运用SPSS分析软件,深入分析酒席社群中隐性知识转移的机理,以期能够对如何培养有利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酒席社群是带有某种期望的个人与在某专业领域具有社会资本的个人临时组成的,为发展专业、解决专业问题、交流或创造专业知识的一个非正式的弹性空间。酒席文化范式具有以下特征:ba,面子(网络位置、网络规模),情感(网络范围、联系强度),信任(网络密度、中心性)、互惠。酒席文化模式的发生顾名思义要在非正式的场域,中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并且在具有维系社会网络关系作用的方面具有全社会文化的普适价值。第四,从社会资本的角度上,酒席文化提供了相同的认知侧面,它是共享的行为符号,共享的语言,,有着共享的故事。社会资本是在人们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诸如社会关系网络、信任、社会规范等因素他们有助于行为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250名酒席社群成员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酒席文化社群内社会资本的结构,并探讨了社群不同构面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是在ba环境的作用下,面子、情感、信任、互惠这四个维度构成的;酒席社群对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受到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社群年资等方面的不同影响。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各个维度与隐性知识转移显著相关,即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的面子、情感、信任、互惠对酒席社群成员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酒席文化模式 酒席社群 隐性知识转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问题10-11
  • 1.3 研究流程11
  • 1.4 论文结构11-13
  • 2. 文献综述及酒席文化13-21
  • 2.1 隐性知识转移与社会资本概述13-18
  • 2.1.1 隐性知识概述13-15
  • 2.1.2 社会资本本土化概述15-17
  • 2.1.3 社会资本与知识转移17-18
  • 2.2 现有研究总结18
  • 2.3 酒席文化模式18-21
  • 3. 研究模型与假设21-29
  • 3.1 研究模型的提出21-25
  • 3.1.1 自变量21-23
  • 3.1.2 控制变量23-24
  • 3.1.3 研究模型24-25
  • 3.2 研究假设25-29
  • 3.2.1 酒席社群构成的研究25-26
  • 3.2.2 酒席社群内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26
  • 3.2.3 酒席社群与隐性知识转移的绩效研究26-29
  • 4. 问卷设计与初测29-35
  • 4.1 问卷设计29-30
  • 4.1.1 酒席文化模式29
  • 4.1.2 隐性知识转移29-30
  • 4.2 量表的初测30-32
  • 4.2.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30-31
  • 4.2.2 探索性因素分析31-32
  • 4.3 数据分析程序和方法32-33
  • 4.4 调查问卷的评估和修改33-35
  • 5. 量表的统计分析35-39
  •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35-36
  • 5.2 信度分析36
  • 5.3 效度分析36
  • 5.4 因子分析36-39
  • 5.4.1 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36-37
  • 5.4.2 隐性知识转移的因子分析37-39
  • 6. 实证分析39-45
  • 6.1 单因素方差分析39-40
  • 6.2 相关分析40-41
  • 6.3 回归分析41
  • 6.4 分析与讨论41-45
  • 7. 结论与展望45-47
  • 7.1 主要结论45
  • 7.2 研究展望45-47
  • 致谢47-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3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保娣;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卫东;;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J];社会;2009年03期

3 王卫东;;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本与个人资本[J];社会学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菊;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式酒席文化对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81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