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遗迹改造对城市文化生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7 05:17
本文关键词:浅析工业遗迹改造对城市文化生态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生产力逐步提高,加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我国城市产业结构不得不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现有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中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地,即工业遗迹。这些工业遗迹是富含既往时代历史文化与物质资源的场地,其中遗留的工业景观不仅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有待挖掘研究、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和循环再利用的现实价值,用景观的途径对城市工业遗迹进行更新是工业景观再生的良径之一。本次研究正是基于此点,详尽阐述了城市工业遗迹的产生背景,自身潜力与价值。整理、借鉴和介绍了国内外工业遗迹更新改造的成功案例,涉及了遗迹景观设计的思想理念、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等。并将其与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联系在一起,从该视角出发,全面的阐述了如何通过更新改造使工业遗迹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针对我国国情,结合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总结了目前在城市工业遗迹更新改造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业遗迹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遗迹 景观改造 景观更新 文化生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14;C912.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来源与目的10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4
- 1.2.1 相关概念10-11
- 1.2.1.1 工业遗迹10-11
- 1.2.1.2 城市文化生态11
- 1.2.2 国内外工业遗迹更新、改造的实践11-13
- 1.2.2.1 工业遗迹改造的相关理论、思想11-13
- 1.2.2.2 国内外工业遗迹改造的成功案例13
- 1.2.3 工业遗迹更新、改造的意义13-14
- 1.2.3.1 文化生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3-14
- 1.2.3.2 工业遗迹更新、改造的意义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3.1 国内外工业遗迹利用现状14
- 1.3.2 国外工业遗迹利用现状14-15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工业遗迹的产生与利用16-30
- 2.1 工业遗迹产生的背与原因16
- 2.2 工业遗迹产生原因16-18
- 2.2.1 传统工业的破与衰退16-17
- 2.2.2 城市的更新发展17
- 2.2.3 经济社会环境的展17-18
- 2.3 工业遗的系统构成18
- 2.4 工业遗迹更新、利用的框架与模式18-21
- 2.4.1 “生态系统进”框架下的地更新利用式18-19
- 2.4.2 “产业构优化”框下的土地更新利模式19-21
- 2.4.2.1 接续替代型工业模式19
- 2.4.2.2 都市型工业模式19
- 2.4.2.3 文化产业模式19-20
- 2.4.2.4 房地产开发模式20
- 2.4.2.5 复合型旅游业开发模式20-21
- 2.5 工业遗迹景观的设计原则21-25
- 2.5.1 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21-22
- 2.5.2 更新、改造、再利用22
- 2.5.3 尊重自然22-23
- 2.5.4 技术、艺术和功能的有机结合23
- 2.5.5 工业遗迹景观改造的核心理念23-25
- 2.6 工业遗迹的场所再造方法25-30
- 2.6.1 工业场地的处理25-26
- 2.6.2 废弃工业建筑的处理26
- 2.6.3 废弃工业设备的改造利用26-27
- 2.6.4 废弃材料的改造利用27
- 2.6.5 生态处理方法27-28
- 2.6.6 场地材料和资源进行再生利用28-29
- 2.6.7 植被的恢复与种植29-30
- 第三章 城市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工业遗迹30-41
- 3.1 城市中工业遗迹的价值体现30-33
- 3.1.1 文化历史价值30-31
- 3.1.2 社会价值31-32
- 3.1.3 经济价值32
- 3.1.4 生态价值32
- 3.1.5 技术美学价值32-33
- 3.2 工业遗迹改造对城市文化生态影响的案例分析33-41
- 3.2.1 西雅图煤气厂33-34
- 3.2.2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34-36
- 3.2.3 广东中山歧江公园36-38
- 3.2.4 实地调研——798 艺术区38-41
- 第四章 结论41-47
- 4.1 工业遗迹更新、利用过程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41-44
- 4.1.1 经济发展与人口压力41
- 4.1.2 保护意识有待提高41-42
- 4.1.3 缺乏政府持与资金投42
- 4.1.4 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入42-43
- 4.1.5 缺乏相关法律保障43
- 4.1.6 管理机制健全43
- 4.1.7 保护与更新法单一43-44
- 4.2 工业遗更新、利用的启与建议44-47
- 4.2.1 借鉴与启示44
- 4.2.2 建议44-47
- 4.2.2.1 注重景观的发展过程45
- 4.2.2.2 注重景观对城市的激活45
- 4.2.2.3 注重场所特色的营造45-46
- 4.2.2.4 选择合适的改造策略和运用正确的技术路线46
- 4.2.2.5 建立有效的机构组织和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善峰,张俊玲;城市的记忆——工业废弃地更新、改造浅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2 刘抚英;栗德祥;;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的框架、模式与程序[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3期
3 王建国,韦峰;重新理解自然,重新定义景观——彼得·拉兹和他的产业景观作品[J];规划师;2004年02期
4 张健健;;从废弃军事基地到城市公园——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及其启示[J];规划师;2006年03期
5 赵杨;鲍风宇;;工业废弃地景观利用模式探讨——以小浪底槐树庄沿河堆料场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J];价值工程;2011年36期
6 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年08期
7 王建国;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8 张钦楠;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筑学[J];建筑学报;1996年10期
9 赵超;毛志睿;杨颖;;对我国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10 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J];新建筑;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579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7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