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塑造新身体:都市白领阶层的养生消费与身体实践

发布时间:2017-08-06 00:05

  本文关键词:塑造新身体:都市白领阶层的养生消费与身体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白领阶层 养生 身体塑造 身体实践


【摘要】:在现代消费社会,养生已成为一种新的健康伦理。本文探讨了养生论述体系的形成策略,并结合7位城市白领的养生消费与身体实践,来分析都市白领阶层在宏观社会背景下对新身体的塑造。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养生消费的兴起,探讨都市白领塑造新身体的需要与欲望的形成。大众传媒将身体问题化,告诉白领们“旧”的身体在光鲜外表下早已千疮百孔,同时也给予巨大的希望——身体是可塑的,从而激发他们塑造新身体的需要;而理想的健康身体形象的助推,将迫切改变现状的需要变成无限追求完美的欲望。由此,身体成为了大众传媒鼓吹养生消费的“战场”。 在第二部分,研究者通过对受访者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养生实践进行访谈,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前台”——公共领域,受访者通过“身体展示”、“身体控制”和“身体强迫”的策略来实现对身体形象的管理和维护,实际上也是塑造新身体的过程。即使是在“后台”,受访者仍然不可能完全不受约束,他们的身体依然要接受来自重要他人的检视。 在第三部分,文章主要探讨了都市白领在养生消费中的身体体验与身体认同。个体接受了社会文化的那套“健康美”的观念而进行养生消费和实践,在此过程中重新感受自己的身体,思考身体除了呈现美丽与力量以外的其他意义:通过先前的不适与而后的舒适体验来勾勒新身体的身体图式;身体的触觉与裸露等体验拓宽了身体界线、解放了身体束缚;通过养生消费维持理想的阶层形象,强化自我认同。而这些恰恰是塑造的“新”身体相对于“旧”身体所具有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新的身体通过养生消费得以塑造。
【关键词】:白领阶层 养生 身体塑造 身体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一、导论8-19
  • (一) 研究背景8-9
  • (二) 研究评述9-16
  • 1. 健康新伦理:有关疾病与健康的理论研究9-10
  • 2. 现代身体的生成:三种视角的综合10-14
  • 3. 研究框架的提出14-16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9
  • 二、聚焦身体:养生消费的兴起19-29
  • (一) 身体的问题化19-21
  • 1. 科学权威与健康危机19-20
  • 2. 标签化的非健康形象20-21
  • (二) 养生的“医疗化”21-23
  • (三) 健康的商品化23-25
  • (四) 身体的美学化25-29
  • 1. 身体美学的视觉规范25-26
  • 2. 消费美学的现代叙事26-29
  • 三、养生实践:结构化“凝视”与个性化“扮戏”29-35
  • (一) 结构化“凝视”:社会结构的规训29-31
  • 1. 追寻时尚29-30
  • 2. 他人的目光:“内在好,外在美”30
  • 3. 身体作为一种资本30-31
  • (二) 个性化“扮戏”:身体形象的管理与维护31-35
  • 1. 身体的公共展演31-32
  • 2. 私人生活中的自我享受与自我监督32-35
  • 四、重返身体:养生消费中的主体体验35-41
  • (一) 我的身体“生病”了36-37
  • (二) 当他/她靠近我身体37-38
  • (三) “露”给自己看38-41
  • 五、结论与讨论41-46
  • (一) 为何要养生?41-43
  • (二) 为何是白领?43
  • (三) 仅仅是白领?43-45
  • (四) 研究限制和不足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博玫;;“日常叙事”审美与《紫罗兰》表述方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孙薇;;时尚杂志消费主义倾向的符号学阐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程畅;;追寻设计行为的本质:无印良品设计理念对产品选材的影响[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7 刘晓红;;论老舍小说中的个人悲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郑碧强;;城市女性白领整容时尚消费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飞;;浅析时尚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7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27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