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文化认同的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1:23
本文关键词:网络社区文化认同的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互联网上构建起来的庞大的网络社会使得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在网络上寻找与自己同质的群体——社区。当信息化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人类的在网络社区中的沟通交流必定受到深刻影响。相对于实体社区而言,网络社区建构了一个与其有所类似却又有着明显差异的投影。而社区行为和社区观念所营造出来的文化在网络社区的构成要素中则占据重要地位,这便成就了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 以天涯社区为代表的BBS论坛是最早一代进入我们视野的网络社区。这类社区代表着一种群体的趋向,在社会学的视野中,文化认同代表一种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归属感,而BBS论坛中构成这种群体趋向的有效力量则是网络语言、网络文化以及网络结构。天涯社区是现代性的,它的语言在整个社区中具有着独特的代表性,并且显现出一定的凝和能力;而正是由于这种独特语言的产生,社区中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就凸显出来,发挥出“乡土社会”中文化的“弱纽带”作用,并也促进了社区中亚文化构成与熏陶;同时BBS论坛的社区结构也影响着成员的趋同,使得社区与社区成员之间产生了一种双向的意识互动。 以新浪博客为代表的个人BLOG构成了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互动社区。这一类型的网络社区发挥了个人角色的最大魅力,把网络社区的关注度一度推上了高潮。在这其中,个人角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角色确定到角色扮演乃至等级的划分,个人经历了虚拟——真实——虚拟的循环往复过程。然而正是这种反复的过程体现出了个人BLOG的一种同质性,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网络精英”乃至“意见领袖”,成为影响他人的角色,但是网络社区中更加需要的是“去中心化”的平民互动,他们根据对自我的认同完成蜕变过程,进而成为群体文化认同的参与角色。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社区是网络时代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构,它更是人们希望通过网络这和平台,却又能走入虚拟世界的一种成功的尝试。在这个需要更多社会交往的时代,SNS社区实现了对现实生活人际互动圈的一场复制,尽管这个复制不是全面的,但是它仍然是一种情感性的产物。在多重需求的导引下,社区内产生了不同的互动模式,成员间因为同质的互动因素而走到一起,抱着建立更大的人脉圈积极参与到社区的互动中来,形成一种或强或弱的联动纽带关系;通过情感的主导因素影响,社区成员形成了对社区的一种文化认同,共同帮助社区进行建造和成长。
【关键词】:网络社区 群体趋向 个人角色 情感导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8;G20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9
- 第一章 理论视角19-23
- 1.1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19-20
- 1.2 “符号互动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20-23
- 第二章 研究设计23-27
- 2.1 研究思路23-24
- 2.2 研究方法24-25
- 2.3 个案来源25-27
- 第三章 群体趋向——以天涯社区为代表的BBS论坛27-39
- 3.1 网络语言——沟通方式趋同27-30
- 3.2 网络文化——心理归属30-34
- 3.3 圈形结构——固化意识34-39
- 第四章 角色效应——以新浪为代表的个人博客39-49
- 4.1 网络名称——角色塑造39-43
- 4.2 “意见领袖”——权利抗衡43-46
- 4.3 符号模式——群体认同46-49
- 第五章 情感导向——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社区49-59
- 5.1 人际交往——个人需求49-52
- 5.2 多重互动——人脉构建52-54
- 5.3 “强关系”——情感导向54-59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59-63
- 6.1 基本结论59-61
- 6.2 几点讨论61-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71
- 致谢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明;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演变及构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王欢,郭玉锦;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鲍丽娟;黄佩;;自我认同与化身的文化分析——基于网络角色扮演游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溢;;互联网时代的小众价值[J];今传媒;2010年09期
5 蒋乐进;;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艾理生;;以社会资本建设和谐社区[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梁蓬飞;弱势样态:因特网舆论功能的环境描述[J];当代传播;2002年04期
8 蔡骐;黄瑶瑛;;SNS网络社区中的亚文化传播——以豆瓣网为例进行分析[J];当代传播;2011年01期
9 杨孟尧;;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J];东南传播;2008年07期
10 钟瑛,刘海贵;网络身份的意义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634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3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