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1:16
本文关键词: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关系研究
【摘要】:本论文选择青弋江上游流域,以这一流域的水与古村落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水对古村落的影响以及古村落对水的选择、借水形成的特色空间、理水手法这两大角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这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或者说是通过水来辨析这一流域古村落的特性,并在文中多处对比了紧邻此流域的江浙地区、湘西地区、徽州地区的古村落。 本文是以水为视角,,采用古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大法宝,来审视古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规划与建筑,内在与形式,希望对这一片古村落的保护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现代建筑设计有抛砖引玉之效。在讲求节能、力主环保的大环境下,对环境工程也能有所启示。使我们的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能够更加充分更加和谐更加生动。
【关键词】:青弋江上游流域 水 古村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2.29;C912.8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8-9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9
- 1.1.3. 论文的研究范围及对象9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12-14
- 1.3.1. 主要内容12-13
- 1.3.2. 研究框架13-14
- 1.4. 论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14-15
- 1.4.1. 理论基础14
- 1.4.2. 人类聚居地的相关概念14
- 1.4.3. 水的相关概念14-15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5-17
-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15
- 1.5.2. 技术路线15-17
- 第2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关系的影响因素17-29
- 2.1. 青弋江上游流域的区域界定17-19
- 2.2. 青弋江上游流域自然地理特征19-21
- 2.3. 生产生活的用水21-23
- 2.3.1. 生活需要21-22
- 2.3.2. 经济命脉22-23
- 2.4. 文化心理的需水23-26
- 2.4.1. 水崇拜23
- 2.4.2. 风水说23-24
- 2.4.3. 中国古典文化24-26
- 2.5. 沿水迁徙而来的文化26-28
- 2.5.1. 徽州文化26-27
- 2.5.2. 北方文化27-28
- 2.6.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的变迁28
- 2.7. 小结28-29
- 第3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选址布局的关系29-52
- 3.1.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分布关系29-35
- 3.1.1. 沿青弋江上游主流分布的古村落30-31
- 3.1.2. 沿青弋江上游支流分布的古村落31-33
- 3.1.3. 同水源和殊源同流的同宗族古村落分布33-35
- 3.2.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选址的关系35-40
- 3.2.1. 分合水35-38
- 3.2.2. 单缠水38-39
- 3.2.3. 会聚水39-40
- 3.3. 青弋江上游水与古村落朝向的关系40-45
- 3.3.1. “朝水局”40-42
- 3.3.2. “顺水局”42-43
- 3.3.3. “横水局”43-45
- 3.3.4. “据水局”45
- 3.4.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整体布局的关系45-49
- 3.4.1. 以水为边界46-47
- 3.4.2. 以水为纽带47-48
- 3.4.3. 以水为中心48
- 3.4.4. 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分水而置48-49
- 3.5. 水与古村落形态象征意义的关系49-51
- 3.5.1. 与水相关的动物49-50
- 3.5.2. 船50-51
- 3.6. 小结51-52
- 第4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特色空间的关系52-71
- 4.1. 借水之形------桥头、水埠空间52-58
- 4.1.1. 平桥与水关系52-54
- 4.1.2. 拱桥与水关系54-56
- 4.1.3. 吊桥与水关系56
- 4.1.4. 水埠与水关系56-58
- 4.2. 借水之势------水街空间58-62
- 4.2.1. 前街后河59-60
- 4.2.2. 临河而街60-61
- 4.2.3. 据塘而街61-62
- 4.3. 借水之意------文化建筑空间环境62-67
- 4.3.1. 书院空间与水62-64
- 4.3.2. 祠堂空间与水64-66
- 4.3.3. 龙王庙及大圣殿与水66-67
- 4.4. 水口67-70
- 4.4.1. 自然型水口67-69
- 4.4.2. 人工型水口69-70
- 4.4.3. 水口村70
- 4.5. 小结70-71
- 第5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理水手法71-85
- 5.1.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治水71-73
- 5.1.1. 以挡为治------堤、坝71-72
- 5.1.2. 以疏为治------渠、堰72-73
- 5.1.3. 以蓄为治------陂、塘、荡73
- 5.2.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行”水73-78
- 5.2.1. 坝与水74
- 5.2.2. 引水74-76
- 5.2.3. 排水76-78
- 5.3.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止”水78-82
- 5.3.1. 田止78-80
- 5.3.2. 园止80-81
- 5.3.3. 矶石止81-82
- 5.4.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保水82-84
- 5.4.1. 涵养水源82-83
- 5.4.2. 净化水体83
- 5.4.3. 排污治理83-84
- 5.5. 小结84-85
- 结语85-86
- 参考文献86-89
- 附录89-100
- 致谢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川;晋中、徽州传统民居聚落公共空间组成与布局比较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业祖润;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杨兴柱;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4 朱国兴;徽州村落人居环境特征的初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3期
5 朱晓明;试论古村落的评价标准[J];古建园林技术;2001年04期
6 贺玮玲;行为的演变与聚落形态──中国皖南村落与意大利小城比较[J];新建筑;1998年02期
7 王巍;聚落形态研究与文明探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712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1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