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社会工作发展: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与社会工作发展: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摘要】: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迅速,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管理越来越规范、服务质量日渐提升,并逐步得到社会认可。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此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早就蓬勃起来,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经过了web1.0、web2.0和web3.0的更新迭代,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方法,研究互联网对于社会工作的影响机制与影响内容,并总结应对互联网影响的对策。本文采用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从正功能和负功能两个角度重点分析社会工作系统中互联网工具的功能,进而概括论述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的作用。本文首先在概念界定中对于社会工作系统做了讨论。根据帕森斯的理论,一个系统存在必须解决四个问题,即AGIL分析框架中提到的“适应、目标达成、整合、维模”,社会工作系统满足所有相关条件,因此被作为系统来研究。在社会工作发展中,互联网的信息传达、文化渗透、交流沟通、网络互动参与、协同办公等,都有助于社会工作的发展,因此归结为正功能;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危机、互联网伴生的社会问题、互联网带来的管理困境等,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工作进程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归结为负功能。互联网对于社会工作系统的影响可以分为显性的影响与潜在的影响两方面。显性的影响是指已经在社会上显露出来并为人所了解的,包括“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社工机构的运营成本、拓展了机构资金来源方式、促进了社工与社区居民的深度融合、带来了网络社会工作的发展”:潜在的影响是指未来可能会表现出来的影响,在互联网新技术下,首先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相应的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其次互联网的管理思维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也将有重大的借鉴意义;第三,互联网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对于互联网在社会工作系统中影响的认识有助于更好的把握其相关关系,并尽可能地增加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工作系统的发展。接下来本文根据D社工机构的个案研究对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的功能做出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对于如何应对互联网下的影响做出了讨论。首先应当强化互联网对于社会工作的正功能:探索互联网传播新渠道、增加社会工作影响力,应当探索加强居民的网络参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其次应当弱化互联网对于社会工作的负功能:积极探索网络时代的社会工作方法,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慈善监管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 社会工作 结构功能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1.1 研究背景14
- 1.2 研究内容14-15
- 1.3 研究意义15-16
- 1.4 文献综述16-18
- 1.4.1 国外相关研究16-17
- 1.4.2 国内相关研究17-18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18-21
- 1.5.1 研究方法18-19
- 1.5.2 研究创新19-21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框架21-25
- 2.1 核心概念21-23
- 2.1.1 社会工作系统21-22
- 2.1.2 互联网22-23
- 2.2 理论依据23-25
- 2.2.1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23-24
- 2.2.2 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24-25
- 第三章 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25-30
- 3.1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25-27
- 3.2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27-30
- 第四章 互联网影响社会工作的功能机制30-39
- 4.1 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机制30-31
- 4.2 互联网在社会工作系统中的正功能31-36
- 4.2.1 信息传达31-33
- 4.2.2 文化渗透33
- 4.2.3 交流沟通33-34
- 4.2.4 网络参与34-35
- 4.2.5 协同办公35-36
- 4.3 互联网在社会工作系统中的负功能36-38
- 4.3.1 互联网信息危机带来的公益困境36-37
- 4.3.2 互联网社会的问题带来社工变革压力37-38
- 4.3.3 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管理困境38
- 4.4 小结38-39
- 第五章 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系统的影响39-49
- 5.1 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系统显性的影响39-42
- 5.1.1 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社工机构运营成本39-40
- 5.1.2 互联网的使用拓展了机构资金来源方式40-41
- 5.1.3 互联网的使用促进社工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深度融合41
- 5.1.4 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网络社会工作的发展41-42
- 5.2 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系统潜在的影响42-44
- 5.2.1 互联网的使用引发社会工作内容与形式的革新42-43
- 5.2.2 互联网思维引发社工机构管理思维变革43
- 5.2.3 互联网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43-44
- 5.3 D社工机构互联网对社会工作影响的个案研究44-49
- 5.3.1 D社工机构介绍44-45
- 5.3.2 D机构社工使用互联网的情况45-46
- 5.3.3 互联网对D社工机构的影响46-49
- 第六章 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策与建议49-52
- 6.1 强化互联网的正功能49-50
- 6.1.1 探索互联网传播新渠道,增加社会工作影响力49
- 6.1.2 增强互联网时代的社区居民参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能力49-50
- 6.2 弱化互联网的负功能50-51
- 6.2.1 积极探索网络时代的社会工作方法50
- 6.2.2 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公益慈善系统50-51
- 6.3 本章小结51-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N.库克尔;;谁将控制互联网?[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钟瑛;;互联网管理模式、原则及方法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志锋;;我国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1年12期
4 王世伟;;被互联网挑战的时代[J];社会观察;2013年03期
5 马湘临;互联网对我国社会政治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张子龙,李正关;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申琰;;互联网:一把让人喜欢让人忧的双刃剑——审慎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新东方;2008年01期
8 彭苏勉;滕顺祥;;互联网引致行业综合治理评价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张春美;;互联网境遇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探索与争鸣;2011年12期
10 程莉;;互联网涉稳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南通的互联网管理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菁菁;;浅析西方国家互联网管理的通行做法[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涛甫;;“脱嵌”与“回笼”——中国互联网的规制路径初探[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3 黄澄清;;互联网的约束与发展[A];新媒体:竞合与共赢[C];2007年
4 苏少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思考[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密;陆奕;;互联网药品服务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贾永亮 实习生 叶婧;互联网管理继续强化[N];金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蔡晓华;全州互联网管理工作会议在昌召开[N];凉山日报(汉);2005年
3 朱新开;我市加强互联网管理倡导文明上网[N];江阴日报;2007年
4 记者 卞晨光;联合国筹建互联网管理论坛[N];科技日报;2006年
5 ;首届互联网管理论坛挑战美国“垄断”[N];网络世界;2006年
6 吕燕 振兴;我市建立互联网管理联席制度[N];宜兴日报;2006年
7 童巍;德国互联网管理及启示[N];黄冈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意轩;互联网规划助力行业发展[N];人民日报;2012年
9 记者 姜巽林 王丹容;努力提高互联网管理科学化水平[N];温州日报;2012年
10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韩国 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宇;互联网普惠金融模式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彦琰;基于互联网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Gregor Seuffert;[D];复旦大学;2014年
4 崔杰;论互联网给宗教世界带来的冲击[D];复旦大学;2013年
5 赵海英;互联网背景下的行政决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崔佩伟;互联网时代政府组织结构适应性改革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王智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务平台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翔;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仇健;扬州市政府互联网治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10 妍彦;互联网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9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2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