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个人幸福的实现与评价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9:24

  本文关键词:个人幸福的实现与评价标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幸福 幸福实现 幸福评价 评价标准


【摘要】:幸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幸福话题,不同学派的学者们争论不休。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你幸福吗?”已经成为时下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提出了更高层次。在这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关于研究人学的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学者,我们应重视研究人,而研究关于幸福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研究人的问题,,因为人是幸福的主体。可以说,人的幸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研究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幸福问题有不少学者探讨和研究过,多数探讨幸福观和社会幸福的问题较多,其中也在这些研究当中提出过个人幸福问题,但极少对个人幸福问题做专项研究。事实上,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是紧密相连的,具有连贯性,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两个问题我们都应该给予重视。什么是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我们应该如何公正的评判一个人是否幸福,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个人”。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更加关注人权问题,个人幸福的问题显得愈加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个人幸福的研究,深入研究更多个人幸福的实现路径和个人幸福的评价标准。 笔者立足于唯物史观,对个人幸福的实现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引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其中包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等,这些都是本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本质与人的幸福两个基本概念,从这两个问题的理论渊源中去挖掘两者之间的关系。人的本质与人的幸福两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其次,从人的幸福延伸个人幸福概念,个人幸福的内容包括个人幸福的概念、特征、结构、价值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其中,个人幸福实现的价值是我们重视和力求实现个人幸福的理由。本文第二部分主要是讨论实现个人幸福的方案,包括个人幸福实现的条件、特点及个人幸福实现的当代路径。第三部分论述对个人幸福实现程度的考量,对个人幸福评价标准分别作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论述了建立个人幸福评价标准的意义。个人幸福的评价不是随心所欲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公平合理、科学全面地对个人幸福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个人幸福评价的哲学标准应该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衡量尺度之上,个人幸福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幸福实现与幸福评价两者关系密切,统一于社会生产实践当中。我们对个人幸福的评价标准进行研究,对人的本质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科学合理的幸福观作为导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也是就了让人们更好的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幸福是人类实践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是我们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由此可见,个人幸福问题的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个人幸福 幸福实现 幸福评价 评价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11-13
  • 三、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3-16
  • 第一章 个人幸福概述16-28
  • 第一节 幸福的人性确证16-22
  • 一、 人的本质的基本内涵16-18
  • 二、 人的幸福的基本涵义18-19
  • 三、 人的本质与人的幸福的关系19-22
  • 第二节 个人幸福的基本规定22-28
  • 一、 个人幸福的概念界定22
  • 二、 个人幸福的基本特征22-24
  • 三、 个人幸福的结构系统24-25
  • 四、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辩证统一25-26
  • 五、 实现个人幸福的价值26-28
  • 第二章 个人幸福的实现28-40
  • 第一节 个人幸福实现的条件28-32
  • 一、 物质生活基础28
  • 二、 精神文化导向28-29
  • 三、 个人意志自由29-30
  • 四、 个人素质要求30-31
  • 五、 自然环境因素31
  • 六、 社会制度保障31-32
  • 第二节 个人幸福实现的特征32-35
  • 一、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2-33
  • 二、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33-34
  • 三、 享受与创造的统一34
  • 四、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34-35
  • 第三节 个人幸福实现的当代路径35-40
  • 一、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指导35-36
  • 二、 个人幸福的实践生成36-38
  • 三、 正确对待个人得失38-40
  • 第三章 个人幸福的评价标准40-56
  • 第一节 个人幸福实现与个人幸福评价的关系40-41
  • 第二节 个人幸福的衡量尺度和评价原则41-44
  • 一、 个人幸福的衡量尺度41-42
  • 二、 个人幸福的评价原则42-44
  • 第三节 个人幸福的评价标准及其意义44-56
  • 一、 个人幸福定性评价标准44-50
  • 二、 个人幸福指数评价模型50-53
  • 三、 建立个人幸福评价标准的意义53-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皮家胜;幸福与德性及其关系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2 闵绪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析[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2期

3 罗丽雯;;“求真求善”:论陈独秀的幸福教育[J];黑龙江史志;2009年16期

4 熊芳;;毛泽东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与实践[J];江汉论坛;2010年04期

5 吴迪;田照军;;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江传月;;现当代中西方幸福观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9年04期

7 俞可平;;善治与幸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2期

8 姜宏波;;人的幸福指数评价及实现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陈红岩;;孔子德性幸福观的缺失[J];天府新论;2009年S1期



本文编号:767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67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