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分层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05 04:43

  本文关键词:社会分层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幸福感 社会分层 情感 差异


【摘要】:幸福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幸福感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在社会分层、情感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利用CGSS数据研究社会分层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探讨社会分层对幸福感影响的群体差异、时间差异,分析社会分层影响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试图在社会转型的情况下,清晰反映社会分层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 通过使用STATA统计软件对2003年和2010年CGSS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而言,我国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较高,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宏观因素,也包括微观因素。其中社会分层(收入、教育、职业、党员身份、单位类型)影响着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上层阶层的幸福感更强。第二,重要他人的分层地位也影响着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如配偶分层地位越高的人群,其幸福感也就越强。第三,社会分层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在经过收入拐点之后,收入对男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于收入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配偶收入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于配偶收入对男性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相比于40岁以下的城镇居民,收入、教育、职业等社会分层变量对40岁以上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影响更大第四,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分层对幸福的影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着变化。收入、党员身份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教育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随着时间的幸移而增强。第五,对社会分层的主观感知是客观社会分层与城镇居民幸福感之间的阐明变量,即客观社会分层通过主观感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水平。第六,幸福感可以进行阶层代际传递。控制了其他变量,父亲分层地位高的人群,其幸福感更强。
【关键词】:幸福感 社会分层 情感 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6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导言11-20
  • 一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一) 理论意义12-13
  • (二) 现实意义13
  • 三 文献综述13-18
  • (一) 幸福感的界定13-14
  • (二) 幸福感的测量14-15
  • (三)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5-17
  • (四) 社会分层与幸福感17-18
  • (五)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18
  • 四 文章布局18-20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0-24
  • 一 基本概念界定20-21
  • (一) 幸福感20-21
  • (二) 社会分层21
  • 二 理论基础21-24
  • (一) 戴维·格伦斯基等人的分层标准理论21-22
  • (二) 布迪厄惯习与场域理论22-23
  • (三) 情感社会学理论23-24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24-32
  • 一 方法与模型24-25
  • 二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25-32
  • (一)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25-28
  • (二) 研究设计28-32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32-58
  •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32-38
  • (一) 总体幸福感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2-33
  • (二) 不同收入情况下的幸福感水平33-34
  • (三) 不同教育程度下的幸福感水平34-35
  • (四) 不同职业状况下的幸福感水平35-36
  • (五) 不同政治身份下的幸福感水平36-37
  • (六) 不同单位类型下的幸福感水平37-38
  • 二 社会分层对幸福感影响的回归分析38-42
  • (一) 控制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38-39
  • (二) 核心自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39-42
  • 三 社会分层对幸福感影响的群体差异42-50
  • (一) 社会分层对幸福感影响的性别差异42-44
  • (二) 配偶分层地位对幸福感影响的性别差异44-46
  • (三) 社会分层对幸福感影响的年龄差异46-50
  • 四 社会分层对幸福感影响效应的时间差异50-53
  • (一) 控制变量对幸福感影响效应的时间变化50-51
  • (二) 核心变量对幸福感影响效应的时间变化51-53
  • 五 社会分层影响幸福感的作用机制53-58
  • (一) 社会分层影响幸福感的途径54-56
  • (二) 幸福感的阶层代际传递56-58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58-67
  • 一 发现与结论58-65
  • 二 研究的不足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国强;桂玉帅;刘刚;;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国际的经验与国内的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7期

2 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3 邢占军,黄立清;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J];理论探讨;2004年01期

4 邢占军;黄立清;;当前主要社会群体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以沿海某省调查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叶南客;陈如;饶红;许益军;董淑芬;;幸福感、幸福取向: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终极目标与深层战略——以南京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沈健;胡娟;;我国不同时期个人高等教育经历与收入关系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12年03期

7 苏萍;;幸福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J];青年研究;2007年07期

8 刘晓霞;邢占军;;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吴帆;;我国妇女发展状况评估 基于家庭领域性别平等指标体系[J];社会;2007年03期

10 王甫勤;;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收入分配[J];社会;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亓寿伟;转型期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95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95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