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的跨文化婚姻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上海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的跨文化婚姻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婚姻适应 社会文化适应 心理适应 凤凰男 孔雀女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尤其是跨文化适应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外对于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已存在一定数量的研究。然而,对于相似文化间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地青年涌入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机会。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无疑成为了吸引外地年轻人最多的城市之一,也增加了异地婚姻尤其是外地青年与本地女孩的跨文化婚姻的比率。尽管都是中国人,可是由于地域差异,方言差异等,两者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差异。对这些在上海的外地“凤凰男”和本地“孔雀女”的跨文化婚姻适应问题,目前还未有学者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借鉴了以往跨文化适应方面的学术研究,通过对16个在上海的外地“凤凰男”和4个本地“孔雀女”深入采访,,尝试解答以下五个大问题:(1)在上海的“凤凰男”的总体适应情况(包括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以及适应策略是怎么样的?(2)影响他们适应的因素有哪些?(3)他们的跨文化婚姻适应情况如何?是否存在适应问题?(4)外地人这一身份对他们的跨文化婚姻适应有何影响?(5)他们是否希望能更好地适应他们的跨文化婚姻?为此,他们会做哪些努力? 通过访问探究“凤凰男”这一群体在上海的跨文化婚姻适应的方方面面,作者对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都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并总结出他们在跨文化婚姻中所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文章最后列出了本文的一些局限性和对后来研究者的一点提示。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希望本文也能唤起大家对在上海的“凤凰男”这一群体状况的注意和关心,并吸引其他学者在这方面作出更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婚姻适应 社会文化适应 心理适应 凤凰男 孔雀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1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8
- Contents8-10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0-22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9
- 1.1.1 Social Background for the Research11-13
- 1.1.2 Non-locals in Shanghai: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rigin and Composition13-18
- 1.1.3 Clarifying Some Concepts Which Appeared In This Pilot Study18-19
- 1.2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Research19-20
- 1.3 Overview of the Thesis20-22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22-40
- 2.1 Concepts22-27
- 2.1.1 Culture Shock22-23
- 2.1.2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23-24
- 2.1.3 Acculturation24-25
- 2.1.4 Intercultural Marriage25-27
- 2.2 Adaptation Theories27-40
- 2.2.1 Stress-Adaptation-Growth Dynamic Model28-30
- 2.2.2 Five-Stage Transitional Experience30-32
- 2.2.3 Adaptation Strategies32-34
- 2.2.4 Socio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34-36
- 2.2.5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36-40
- Chapter Ⅲ Research Methodology40-46
- 3.1 Rationale for Choosing Qualitative Method40-41
- 3.2 Procedures41-45
- 3.2.1 Conduction Forms of Interviews41-42
- 3.2.2 Research Subjects42-43
- 3.2.3 Research Questions43-44
- 3.2.4 Means of Data Collection44-45
- 3.3 In-depth Interviews45-46
- Chapter Ⅳ Data Analysis46-57
- 4.1 Status of Intercultural Marital Adaptation of the Phoenix Man46-52
- 4.1.1 Adaptation Status with Local People Surrounding46-48
- 4.1.2 Adaptation Status with Local “Silk-Stocking Lady” Wife48-51
- 4.1.3 Adaptation Status with the Extended Family51-52
- 4.2 Difficulties Reported on the Phoenix Man’s Intercultural Marital Adaptation52-57
- 4.2.1 Sociocultural Difficulties52-54
- 4.2.2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54-57
- Chapter Ⅴ Conclusion57-61
- 5.1 Summary of Findings57-59
-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59-61
- References61-65
- Appendix 165-67
- English Interview Guide65-67
- Appendix 267-69
- Chinese Interview Guide6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杨跃;翻译中的文化渗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2 杨秀银;徐晓慧;;跨文化交流中大学生人格嬗变及原因[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范京晶;;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孔淑萍;;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雯祺;;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6 彭小华;;跨文化交流中的心态刍议[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聂尧;;非言语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焦新平;崔建粤;;英语教育呼唤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J];考试周刊;2008年26期
9 陈ZT;;跨文化交流与大学英语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12期
10 秦晨;;“龙”与“Dragon”之辩: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lexei Shmelev;;跨文化交流中缘于语言的误解(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李少静;;国际化进程中的北京农学院主体意识探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黄鸣;;从淡化洋节说开去—也谈“文化侵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邹力;;国际商业语境下的跨文化交流问题探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郑隽逸;;世界音乐教学研究方法初探[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胡庚申;;问题·思考·实践·出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方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写作交流项目的设计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张丽;;中日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观念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词汇为中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冯源;;文化理解在美国外语教育中的地位[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张凤铸;;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FT品牌实验室研究员 康义;跨文化交流的品牌困惑[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段钢 实习记者 盛波;跨文化交流——寻求一种开放的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张轶帆;全国首家跨文化交流研究院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任沁沁;奥运有朋来,跨文化交流“主随客便”[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吴小雁;中国跨文化交流任重道远[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记者 丁莹、杨爱国;加强农业领域跨文化交流[N];人民日报;2005年
7 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爱其所同 敬其所异[N];光明日报;2006年
8 Deborah Steinborn;跨文化交流培训日渐流行[N];国际商报;2007年
9 编译 袁海;海上大学明年开张[N];北京科技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杨凯 赵晓霞;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西文东渐与中国早期电影的跨文化改编(1913-1931)[D];上海大学;2010年
2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邹琼;对话与理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柏祥;《纽约时报》与《光明日报》英雄报道与跨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翁立平;文化动态观下跨文化交际社会心理过程论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周菁;和而不同——论WTO背景下中外合拍电影的跨界生存[D];暨南大学;2010年
7 刘璐;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8 郭林;主观写意与客观写实:中美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高瑛;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英语课堂师生协商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金樱;在上海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的跨文化婚姻适应状况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吴佳美;跨文化敏觉力与心理幸福感相关性初探[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欣;国内外中国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对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肖峥辉;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敏觉力调查及培养[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杨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志莉;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交流失败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张淑爱(TEOH SEOK AI);留学生跨文化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朱宇清;国内高中生与海外高中就读的中国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施振华;跨文化人际关系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婷婷;在华美国跨国公司中美管理者决策行为的文化差异[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3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0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