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奇袭日本海军松山机场
本文关键词: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奇袭日本海军松山机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海军 对日作战 中国抗战 派出人员 图波列夫 淞沪会战 航空基地 腾空而起 抗战初期
【摘要】: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政府抱着对中国抗日战争同情和支持的态度,采取了积极的援华行动。1937年8月20日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1月组成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作战。由于当时苏联并未对日宣战,派出人员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华参与对日作战,苏联成为"七七事变"后第一个援助中国抗战的国家。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海军;对日作战;中国抗战;派出人员;图波列夫;淞沪会战;航空基地;腾空而起;抗战初期;
【分类号】:K152
【正文快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政府抱着对中国抗日战争同情和支持的态度, 采取了积极的援华行动。 1937 年8 月20 日签订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11 月组成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作战。 由于当时苏联并未对日宣战, 派出人员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华参与对日作战, 苏联成为“七七事变” 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康;超越宿命 领受天意——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断想[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7期
2 单世明;;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3 李东朗;;近10年来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述评[J];民国档案;2008年01期
4 孙志芳;对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再认识[J];党校学报;1988年02期
5 陈文波;中国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J];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王廷科;试析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性、整体性和复杂性[J];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06期
7 萨利哈·安士伟;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J];中国穆斯林;1995年05期
8 李淑杰,伍玉林;论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和平的贡献[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9 王永江;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10 耿静晨;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前沿;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永清;陶林;;靠人民,支援永不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2 唐培吉;;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3 黄伟;;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A];东北抗联史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4 ;编者的话[A];纪念新四军建军五十周年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前言[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6 唐培吉;;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林向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A];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杨佐平;陈瑞芳;;试论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9 刘以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10 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茁;省会举办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国际反法西斯胜利六十二周年图片展[N];河南日报;2007年
2 莫金莲;《中国抗日战争图鉴》[N];江淮时报;2005年
3 黑龙江省委党校 周英东;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影响[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N];光明日报;2005年
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N];人民日报;2005年
6 何理;评《中国抗日战争全史》[N];人民日报;2005年
7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江沛;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抗日战争[N];天津日报;2005年
8 记者任忆;中国受到国际史学界重视[N];人民日报;2002年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李捷;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性贡献[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楼乘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N];深圳商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焰;回顾中国抗日战争[D];外交学院;2001年
2 郭倩;论抗战时期中国寻求美国租借援华的外交努力[D];安徽大学;2010年
3 董晴雯;战后中苏关于东北问题交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0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02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