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的理论脉络与经验表达——以1980年代前川西平原大成村庄社区共识的理解与复述为例
发布时间:2024-06-14 05:41
西方社区研究有两个学科传统,社会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社区研究传入中国以后,作为中国村庄研究的主要范式,存在诸多争论,与社区研究的理论脉络混乱有莫大的关系。 本文致力于在厘清西方社区研究理论脉络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社区研究传统,从社区转变的视角来展示和分析1980年代以前川西平原大成村庄的社区共识经验,希望获得有关中国村庄社区“国家与社会共在”的学理解释,并进一步深入理解“传统中国”村庄社区文化意义体系向“新中国”体系过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困难。 社区研究的社会学传统强调社区的现代属性,西方社区转变的实质是传统共同体社区向现代社区单元的变迁,同时也获得了现代社会与现代民族国家社区共在的现代模式;社区研究的人类学传统同样开始于国家与社会存在模式的探讨,只是着重于以他者眼光探求不同于西方的社会经验。中国村庄研究恰逢其会,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大型文明中蕴含的国家与社会共在的另一种可能,从而成为社区研究的显学。两种研究传统共同形成有关中国村庄社区研究的理性化和国家化理论脉络。 沿着此种研究思路,通过对大成村社区共识的理解与复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中国村庄社区理性化和国家化的本质。家...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中国村庄研究思路和源起
1.2 社区研究的理论脉络:理性化与国家化
1.3 研究综述:有关“中国”的“理性化与国家化”研究及其时段划分的综述
1.4 研究方法探讨
1.5 概念界定
1.6 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 1949年之前中国村庄形象
2.1 中国村庄形象建构策略——以川西平原大成村为例
2.2 中国村庄的经验展示
2.3 围绕祭祀行为体系的文化网络结构深度解析
2.4 如何理解寺庙和市场的关系?
2.5 有关传统中国村庄社区文化形象的扩展讨论
3 1949年之后中国村庄社区转变
3.1 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特点
3.2 变天的逻辑
3.3 “阶级敌人”如何过日子
3.4 新生活的快乐与痛苦
3.5 要社会主义的草还是资本主义的苗
3.6 村庄社区里的好干部与坏干部
3.7 简短总结
4 理论总结和反思
4.1 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的理论脉络
4.2 传统中国村庄社区理性化和国家化特质
4.3 传统中国村庄社区向新中国社区的转变
4.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二 2008年4月2日调查日记
本文编号:3994228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中国村庄研究思路和源起
1.2 社区研究的理论脉络:理性化与国家化
1.3 研究综述:有关“中国”的“理性化与国家化”研究及其时段划分的综述
1.4 研究方法探讨
1.5 概念界定
1.6 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 1949年之前中国村庄形象
2.1 中国村庄形象建构策略——以川西平原大成村为例
2.2 中国村庄的经验展示
2.3 围绕祭祀行为体系的文化网络结构深度解析
2.4 如何理解寺庙和市场的关系?
2.5 有关传统中国村庄社区文化形象的扩展讨论
3 1949年之后中国村庄社区转变
3.1 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特点
3.2 变天的逻辑
3.3 “阶级敌人”如何过日子
3.4 新生活的快乐与痛苦
3.5 要社会主义的草还是资本主义的苗
3.6 村庄社区里的好干部与坏干部
3.7 简短总结
4 理论总结和反思
4.1 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的理论脉络
4.2 传统中国村庄社区理性化和国家化特质
4.3 传统中国村庄社区向新中国社区的转变
4.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二 2008年4月2日调查日记
本文编号:399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99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