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苏联“刚性维稳”的代价与教训——基于四起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1 05:36

  本文关键词:苏联“刚性维稳”的代价与教训——基于四起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 刚性维稳 群体性事件


【摘要】:为稳固国家政权,苏联曾经长期将"刚性维稳"(惩处性维稳)奉为圭臬。其"刚性维稳"的措施不仅落实在国内,而且推行到国外。尽管"刚性维稳"能快速平息群体性突发事件,获得短时期社会安定效应,但是人员伤亡、物质财产损失在所难免,执政党的政治声誉势必受损,并要以国家"消解法治"为深层代价。更严重的是,时过境迁之后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又会死灰复燃。长此以往,苏联与东欧国家陷入"骚乱—镇压—再骚乱—再镇压"的历史怪圈。这种"维而不稳"的短效性维稳模式说明,"刚性维稳"只是平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标之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落实民主、保障人权、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是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二法门。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关键词】苏联 刚性维稳 群体性事件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2JCML03Z)
【分类号】:K512.5
【正文快照】: 所谓“刚性维稳”(又称“惩处性维稳”)是以封闭性、排他性的政治权力为基础,把管控的目标定位于一个特定社会的“绝对”安定,因其“稳定”价值诉求的绝对性,无延展性和缓冲性,导致社会中的一切抗议行为都会被看作社会的无序、混乱和失控[1],进而使用武力威慑或者镇压方式恢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华;;1956年苏联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教训——以第比利斯骚乱为例的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宝庆;;日本关东军对苏联远东“情报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张才圣;;从民族主义看二战后德国统一[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才圣;;论德国分裂与欧洲一体化[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5 潘祥辉;;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倪稼民;;从苏共自身文化建设问题看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7 张骥;张爱丽;;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8 周尚文;;列宁为维护苏维埃政权合法性的斗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9 左凤荣;;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10 徐理勤,竺树声;从科研经费看统一后德国的科技发展[J];德国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戴茂林;;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郭春生;;在改革与停滞之间: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苏共30年党建工作的退步[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4 陈令军;;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特色及作用探讨[A];东北抗联史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5 左凤荣;;苏东转型20年的成果——兼评《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力;;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异变及其原因深层剖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左凤荣;;苏联维护社会稳定的经验与教训——以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延长;后冷战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与个案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雪峰;苏联劳改营史研究(1918-1960年)[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卓;冷战两大阵营对抗的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金坤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旭黎;布尔什维克政府的粮食政策与苏俄农村社会的联系与互动(1917-1923)[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丽;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改革与建设[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谭天宇;卫国战争前苏联远东海军建设及其意义[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张雪;苏联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实践(1954-195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林强;论勃兰特的外交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6 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俊红;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匈牙利有偿私有化的利弊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宁;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能源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和婷;苏联集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1947-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锋;苏联在罗马尼亚驻军研究(1944-1958)[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和;“治安事件”概念辨析[J];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紧急警务处置行动现场指挥研究——考察香港警察战术指挥模式的启示[J];公安教育;2004年12期

4 英文;警用非致命性武器与群体性事件——关于英国公共秩序警务工作模式的探讨[J];公安研究;2000年03期

5 杨奇;法国警方巡逻防暴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公安研究;2001年09期

6 王彩元;中外群体性治安事件之比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曾枝盛;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的缘由与后果——苏联解体的远因探析之三[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1期

9 石斌;1953年东德事件与美国对苏东“演变”战略的起源[J];史学月刊;2002年12期

10 周新城;苏联个人副业政策的演变及其教训[J];世界农业;198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旭东;1953年民主德国“6.17”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俭;;把握本质,妥善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2 徐远平;耿健;;新形势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3年19期

3 孔丽霞;关于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认识及处置策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4 樊宝华;;政治社会学视域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反思[J];青春岁月;2013年21期

5 郭秋娟;;从文化建设中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J];消费导刊;2009年20期

6 程云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0年12期

7 芮松;;湖南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防控[J];青春岁月;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太福;;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处置措施[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麟峰;;行政行为视角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3 王培根;;试论国有企业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预防及处置[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4 李靖;戢广南;;引发社会骚乱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张云;;群体性突发事件县级政府应对模式与问题初探[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7 王再文;王玉萍;;应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 提高基层政权执政能力[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朱磊;张利先;;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探究[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德海;王维国;;如何控制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个可变结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珊;;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亟须建立预警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资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韦文周;浅谈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N];法治快报;2008年

3 记者 程霞 扶建邦;我市开展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N];北海日报;2009年

4 桂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彭新云;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N];郴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鞠贵芹;切实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N];台州日报;2010年

6 王忠国 市委党校副教授;政府服务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N];铁岭日报;2010年

7 霍良臣 中国石化山西吕梁石油分公司政工办主任;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探索[N];科学导报;2011年

8 卫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李安文;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注意的问题[N];新乡日报;2006年

9 河北大学2006级MPA研究生 牛雪;浅析工业型城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N];消费日报;2009年

10 长子县委书记 张圣;浅谈如何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N];长治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自军;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周磊;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飞;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中非政府组织参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明珠;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马海明;新时期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丁龙;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陈筱斐;我国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王培祥;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郭艳芝;群体性突发事件与信息传播[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树强;齐纸公司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邓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法律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高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1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071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