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
本文关键词: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
更多相关文章: 礼仪之争 《中国更新的证言摘要》 天主教徒社区网络 文化间的论证
【摘要】: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中国礼仪之争通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欧洲事务,是在中国传教的欧洲传教士之间或这些传教士与欧洲主教之间的问题。因而,大部分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研究都倾向于欧洲一方,而涉及中国与中国信徒在礼仪之争中表现的研究微乎其微。然而,当时的中国学者,包括士大夫、官员以及中国信徒,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参与了这场有关中国礼仪的争论。新披露的撰于1701~1704年间的一批特别的中文和欧语文献为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提供了新证据。这批文献包括约60封被寄往罗马的中文书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约430个不同的亲笔签名,它们是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其任务就是让罗马教廷当局听到中国信徒关于礼仪之争的声音。这些文献表明,18世纪初中国社会中的基督教群体处于一个紧密的联系与网络之中。当时的基督徒网络有三个层次:地方性的、全国性的以及跨国的。这些网络是通过传道员、社区领袖或神父这样的中间人建立起来的。18世纪中国信徒通过参与礼仪之争,获得了一个属于更广泛群体的跨国界的意识,并发展了自己的、文化间的论证。中国礼仪之争,对于那些参与了17、18世纪的中欧早期交往的人来说,是一项挑战。对礼仪之争的新兴趣表明,这些主题在今天仍然具有活力,并可能为全球化时代的当下提供某种启示。
【作者单位】: 鲁汶大学汉学系;
【关键词】: 礼仪之争 《中国更新的证言摘要》 天主教徒社区网络 文化间的论证
【分类号】:K103
【正文快照】: 1702年10月7日,星期六,中国籍耶稣会士刘蕴德(洗名Blasius)召集了一群来自南京及附近天主教社区的教徒们。刘蕴德是一位颇有学养的士大夫,在1672~1675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正是在钦天监,他遇到了著名的耶稣会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后者于1684年为其施洗,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泉泉;;浅析明清之际“礼仪之争”在中国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年21期
2 ;《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出版[J];历史档案;1999年04期
3 幸念;;中西礼仪之争对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1年23期
4 林金水;;明清之际士大夫与中西礼仪之争[J];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5 林金水;中西礼仪之争在福建[J];教育评论;1995年03期
6 张国刚,吴莉苇;礼仪之争对中国经籍西传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周燕;;李明《中国近事报道》与礼仪之争[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8 刘金凤;王海鹏;;论清初“礼仪之争”中的“风俗之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田园;;从文化交流背后的冲突来看“礼仪之争”[J];学术论坛;2009年12期
10 孟庆波;刘彩艳;;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礼仪之争”研究综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郝铁川;漫谈中国法庭的礼仪之争[N];法制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盈;福建与西班牙东来者的自我诠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雅婧;形式与本质:康乾时期中西礼仪之争中的文化冲突与权势较量[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小懿;析中国首批儒家基督徒的“融合”与“调和”[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立巍;礼仪之争中耶稣会对礼仪的调适[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圣英;传教士李明和他的著作《中国现势新志》[D];外交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107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10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