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晚清国人对日本认识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11-09 17:14

  本文关键词:晚清国人对日本认识的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 中日关系 日本观


【摘要】:清朝末叶,随着国际形势与中日格局的不断演变,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一变再变,错综复杂,颇为多元。甲午以前,主要停留于表象,缺乏全面、冷静的观察与思考,甲午以后,则日趋客观、理性,然情状更加庞杂,效法、联合、防范日本重叠交织,因人而异,因时不同,随事而变,但随着日本侵华野心日益彰显,国人对日本的防备意识不断增强,并最终走向对抗。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政部;
【基金】: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4年度博士专项课题“晚清驻外领事群体研究(1877-1911)”(2014ARF21)
【分类号】:K252;K313
【正文快照】: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1]141,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间,日本变法维新,蒸蒸日上,中国则外患日亟,内忧迭起,中日两国的国运发生迥然不同的变化,强烈冲击着国人对日本的认知,而国人对日观感的演变又在很大程度上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灿;从曹氏墓字砖看古代中日关系[J];江淮论坛;1980年04期

2 陶文钊;第三届近百年中日关系研讨会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2期

3 ;从文化和传播层面探讨中日关系——“中日文化交流暨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J];电视研究;2000年09期

4 殷燕军;日本新安全战略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南开学报;2000年05期

5 张兴堂;中日关系的走向与东北亚局势[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李伯军;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台关系的演变与中日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赵月峰;论新世纪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J];东疆学刊;2001年04期

8 方X;琉球、钓鱼岛与中日关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1期

9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10 时殷弘,吴学文,白竞凡,冯昭奎,章伯锋,苏智良,林治波,杨奎松,步平,笠原十九司,张连红,徐勇,高桥哲哉;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齐福霖;;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一九九○年版[C];1991年

3 冯昭奎;;中日关系的历史拷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米庆余;;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5 任常毅;;新中国60年中日关系面面观[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7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8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9 徐启新;;我学会与日中关系学会交流合作的新起点——记两学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10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熙德;观察中日关系的3个视点[N];北京日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站在大局高度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05年

3 李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推动中日关系向着平等互利方向发展[N];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徐伟;何以融化中日关系坚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张建新、刘丹、郑天虹;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在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举行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5年

6 侯大伟、余靖静、李江涛、刘洋;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在川浙京等地举行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5年

7 经济日报评论员;站在大局高度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指针[N];人民日报;2005年

9 樊勇明;中日关系坚冰之下蕴藏希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邱震海;中日关系:战略性改善还是实质性改善?[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适;浅析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芳;发展中日关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龚健;日本民族特性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包志荣;从文化因素论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暨南大学;2009年

6 陶宇;日本非政府组织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广英;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修志成;建构主义视角下中日关系的困境与解决途径[D];延边大学;2010年

9 董磊磊;运用高中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实践和体会[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鹏飞;论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62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162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